在现代医学领域,微创骨科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逐渐成为众多骨科疾病治疗的首选方式。然而,如同任何手术一样,微创骨科手术也并非毫无风险,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了解这些并发症的预防与应对策略,对于患者的顺利康复至关重要。
一、常见并发症类型
1.伤口感染:这是手术后较为常见的问题之一。虽然微创手术切口较小,但如果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者术后伤口护理不当,细菌就有可能侵入伤口,引发感染。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加剧、有分泌物渗出,甚至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2.出血与血肿形成:手术中血管损伤未能有效止血,或者术后患者过早活动、凝血功能异常等,都可能导致伤口出血,血液在局部积聚形成血肿。这不仅会影响伤口愈合,还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和神经,引起疼痛、肿胀以及肢体功能障碍。
3.神经损伤:由于骨科手术区域紧邻神经,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如器械使用不当、解剖结构不清晰等,有可能会损伤到神经,导致肢体麻木、感觉减退、运动功能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4.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在一些需要植入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等)的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等情况。这通常与患者术后过早负重、内固定物质量问题或手术操作中固定不牢固有关,可能需要二次手术进行修复。
二、预防措施
1.严格的术前准备:完善患者的各项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降低手术风险。同时,对于手术部位进行严格的皮肤准备,减少皮肤表面细菌数量,预防感染。
2.规范的手术操作:手术医生必须经过专业的微创技术培训,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能。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精细操作,清晰辨认解剖结构,避免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尤其是对血管和神经的保护。对于内固定物的植入,要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固,符合力学要求。
3.合理的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伤口情况以及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按照医嘱定期换药。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地恢复肢体功能,同时避免过度活动导致伤口裂开、内固定物松动等问题。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三、应对策略
1.伤口感染处理:一旦发现伤口感染,应及时进行伤口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清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可拆除部分缝线,以利于脓液排出。
2.出血与血肿处理:对于少量出血和血肿,可通过局部加压包扎、冷敷等方法进行保守治疗,促进血管收缩和止血。如果出血量大或血肿持续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止血,清除血肿,解除压迫。
3.神经损伤的治疗:轻度神经损伤可通过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物理治疗(如针灸、电刺激等)等方法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严重的神经损伤,如神经断裂,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但神经功能的恢复往往较为缓慢且不完全,需要患者和家属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积极配合后续的康复治疗。
4.内固定物并发症处理:如果发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断裂,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处理方法。对于轻度的松动或移位,可在密切观察下限制患者的活动,待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再考虑处理;对于严重影响骨折愈合或导致疼痛、功能障碍的情况,则需要再次手术,更换或重新固定内固定物。
微创骨科手术并发症虽然可能发生,但通过严格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和合理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一旦出现并发症,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也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尚继军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微创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