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贫血不简单:各类贫血背后的血液病真相

2024-06-28 05:5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众多的健康问题中,贫血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它如同一个隐藏在身体内的“无声杀手”,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贫血并非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一种血液症状。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血液病真相,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一下。

一、贫血的基本概念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综合征。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并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当红细胞数量减少或其功能异常时,身体各部位就无法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衡量是否贫血,成年男性 Hb<120g/L,成年女性 Hb<110g/L,孕妇 Hb<100g/L 时,即可诊断为贫血。

二、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营养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尤其在婴幼儿、儿童、育龄妇女和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原料,当饮食中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或铁丢失过多时,就会引发缺铁性贫血。长期慢性失血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女性月经量过多、消化道溃疡出血、痔疮出血等。缺铁性贫血患者除了有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等一般贫血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口角炎、舌炎、指甲变薄变脆易裂、异食癖等特殊表现。预防缺铁性贫血,应保证饮食中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绿叶蔬菜等,同时可适当补充维生素 C 以促进铁的吸收。对于已确诊的缺铁性贫血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进行治疗。

三、巨幼细胞贫血:维生素 B₁₂与叶酸的失衡

巨幼细胞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原因是体内缺乏维生素 B₁₂ 和(或)叶酸。维生素 B₁₂ 和叶酸是细胞 DNA 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辅酶,缺乏时会导致细胞核发育障碍,细胞体积增大,但血红蛋白合成不受影响,从而形成巨幼细胞贫血。维生素 B₁₂ 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等,其吸收需要内因子的参与。一些胃肠道疾病,如胃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可导致内因子缺乏,进而影响维生素 B₁₂ 的吸收。叶酸广泛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豆类、酵母等食物中,但食物中的叶酸在烹饪过程中容易被破坏。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黄、乏力、头晕、心慌、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手足麻木、感觉异常、行走困难等。治疗巨幼细胞贫血,需补充维生素 B₁₂ 和叶酸,同时治疗原发疾病。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的“罢工”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化学药物、放射线、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化学药物如氯霉素、苯及其衍生物等是引起再障的常见药物,长期或大量接触这些药物可能会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再障患者除了有贫血症状外,还常伴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以及易感染的表现,如发热、咳嗽、咽痛、尿频、尿急等。由于再障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受损严重,治疗相对困难,一般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免疫抑制剂治疗、雄激素促进造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五、地中海贫血:基因缺陷的“遗产”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由于遗传基因缺陷导致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使红细胞容易被破坏而发生溶血。地中海贫血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常见,如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根据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的类型不同,地中海贫血可分为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不同的严重程度。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可能仅有轻度贫血或无明显症状,而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则病情严重,常伴有黄疸、肝脾肿大、发育迟缓等表现,需要长期输血治疗维持生命,并可能因铁过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地中海贫血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主要通过婚前检查、产前诊断等措施预防重型患儿的出生。

六、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的“短命之旅”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而引起的贫血。其病因可分为红细胞内在缺陷和外在因素两大类。红细胞内在缺陷包括红细胞膜异常、酶缺陷、血红蛋白异常等,多为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 - 6 - 磷酸脱氢酶(G - 6 - PD)缺乏症、地中海贫血等。红细胞外在因素则包括免疫性因素(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等)、非免疫性因素(如感染、药物、物理化学因素、脾功能亢进等)。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因溶血的速度、程度和部位而异,急性溶血常起病急骤,出现高热、寒战、头痛、呕吐、腰背四肢酸痛、酱油色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则多表现为贫血、黄疸、脾肿大等症状。治疗溶血性贫血,首先应去除病因,如停止使用可疑药物、控制感染等,对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脾切除或输血治疗。

贫血不仅仅是简单的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血液病。了解不同类型贫血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贫血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便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预防感染,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有助于预防贫血的发生。

(许肖冰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 血液二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