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扭伤的常见情形与症状
急性扭伤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运动时不小心崴了脚,或者在搬运重物时腰部突然用力不当,导致腰部扭伤。这些急性扭伤通常会引发局部疼痛,疼痛程度往往较为剧烈,有时甚至让人难以忍受。受伤部位还会迅速出现肿胀,这是因为扭伤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组织液渗出。同时,皮肤可能会出现淤青,关节活动受限,像脚踝扭伤后,走路会一瘸一拐,腰部扭伤则会使弯腰、转身等动作变得困难,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二、中医内科对急性扭伤的认识
中医认为,急性扭伤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局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人体的经络气血如同河流与道路,正常运行时身体才能保持健康。当扭伤发生时,就像是道路被阻断,气血瘀滞在受伤部位,无法顺畅流通,从而引发疼痛和肿胀。同时,气血不畅还会影响局部筋肉的滋养,导致筋肉功能失常,进一步加重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而且,根据扭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不同,所涉及的经络气血阻滞情况也各异。
三、中医内科消肿止痛妙招
1. 中药外敷
1.1 选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如乳香、没药、三七、红花、桃仁等。将这些中药研磨成粉末,然后用适量的凡士林或蜂蜜调成糊状。把调好的中药糊均匀地敷在扭伤部位,厚度约为 0.5 - 1 厘米,用纱布或绷带固定好。一般每天敷药 1 - 2 次,每次敷药时间约为 4 - 6 小时。中药外敷能够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受伤部位,通过皮肤渗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减轻肿胀和疼痛。例如,乳香和没药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的作用;三七能止血化瘀、消肿定痛;红花和桃仁可活血化瘀,改善局部气血瘀滞的状态。
2. 推拿按摩
2.1 在急性扭伤初期,一般在受伤后的 24 - 48 小时之后进行推拿按摩较为合适(如果扭伤严重,时间可适当延长)。按摩手法主要有揉法、按法、推法、拿法等。先在扭伤部位周围用揉法轻轻按摩,以放松局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然后用按法在痛点及周围穴位上进行按压,每个穴位按压 3 - 5 秒,可选用阿是穴(即痛点)、阳陵泉(针对脚踝扭伤)、委中(针对腰部扭伤)等穴位,以疏通经络气血。接着用推法从扭伤部位的近端向远端推动,帮助气血流通,最后用拿法拿捏局部肌肉,增强肌肉的收缩功能,改善关节活动度。每次推拿按摩时间约为 20 - 30 分钟,每天可进行 1 - 2 次。
3. 针灸治疗
3.1 针灸对于急性扭伤也有很好的疗效。常用穴位有局部的阿是穴,以及根据扭伤部位所属经络选取相应穴位。如脚踝扭伤可选取丘墟、解溪等穴位;腰部扭伤可选取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等穴位。通过针刺这些穴位,能够调节经络气血,起到通络止痛、消肿化瘀的作用。针法一般采用泻法,即强刺激手法,快速进针后大幅度捻转提插,使患者产生较强的针感,以达到疏通经络、驱散瘀血的目的。留针时间约为 20 - 30 分钟,期间可适当行针 1 - 2 次。针灸治疗一般每周进行 2 - 3 次,具体次数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而定。
四、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休息制动
急性扭伤后,受伤部位要立即停止活动,尽可能保持休息状态。比如脚踝扭伤后,要避免继续行走或站立;腰部扭伤后,要避免弯腰、负重等动作。可以使用拐杖、轮椅或腰围等辅助器具,帮助受伤部位得到充分休息,防止损伤进一步加重。
2. 冷敷热敷
在扭伤后的 24 - 48 小时内,应进行冷敷。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冷敷 15 - 20 分钟,每隔 2 - 3 小时冷敷一次。冷敷能够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组织液渗出,减轻肿胀和疼痛。在受伤 48 小时之后,则可改为热敷,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在受伤部位,每次热敷 20 - 30 分钟,每天热敷 3 - 4 次。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血的吸收和消散。
3. 抬高患肢
如果是四肢部位的扭伤,如脚踝、手腕等,要尽量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可以在休息时用枕头或被子将患肢垫高,保持抬高状态。
4. 饮食调理
在康复期间,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肥肉、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局部的炎症反应,延缓康复进程。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K、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五、结语
中医内科的这些消肿止痛妙招对于急性扭伤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中药外敷、推拿按摩、针灸治疗等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消除肿胀,促进受伤部位的恢复。同时,在康复过程中注意休息制动、冷敷热敷、抬高患肢和饮食调理等事项,也能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希望广大社区居民在遇到急性扭伤时,能够了解并运用这些方法,减轻痛苦,早日恢复健康。
(杜鲜英 渑池县人民医院 康复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