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胃脘痛康复:中医内科的食疗与艾灸之术

2024-06-18 19:5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胃脘痛的常见原因与症状

胃脘痛,也就是常说的胃痛,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其引发原因多种多样,比如饮食不规律,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或者过度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会损伤脾胃;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下,也会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因为在中医理论里,情志不畅可导致肝气郁结,进而横逆犯胃;还有可能是脾胃本身虚弱,再加上外感寒邪,寒邪客于胃中,使胃部气血凝滞而引发疼痛。胃脘痛的症状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可能是胀痛、刺痛、隐痛、灼痛等,常伴有恶心、呕吐、反酸、嗳气、食欲不振等不适,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二、中医内科对胃脘痛的认识

中医认为,胃为六腑之一,主受纳腐熟水谷,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脾胃的协调以及气血的濡养。胃脘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脾胃的运化失常、气血不和、胃失濡养或胃络瘀阻。正如《黄帝内经》所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当脾胃功能失调时,就会出现各种胃脘部的不适症状。从整体观念出发,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胃脘痛不仅仅是胃本身的问题,还与肝、脾等脏腑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调节整体的气血阴阳平衡。

三、食疗在胃脘痛康复中的应用

1. 健脾和胃粥

1.1 食材:大米、山药、红枣、薏苡仁。

1.2 做法:将大米淘洗干净,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红枣去核,薏苡仁洗净。把这些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煮成粥。

1.3 功效:大米具有健脾养胃的作用;山药能补脾益胃、滋肾益精;红枣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薏苡仁则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这几种食材搭配在一起,能够起到健脾和胃、促进消化、缓解胃脘痛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弱型胃脘痛患者食用。

2. 疏肝理气汤

2.1 食材:佛手、陈皮、白芍、瘦肉。

2.2 做法:佛手、陈皮、白芍洗净,瘦肉切块。将所有食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炖煮 1 - 2 小时,至瘦肉熟透,加盐调味即可。

2.3 功效:佛手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白芍可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此汤能够疏肝理气,缓解因肝气郁结导致的胃脘胀痛,对于情志不畅引起的胃脘痛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3. 温胃散寒饮

3.1 食材:生姜、红糖。

3.2 做法:生姜洗净切片,放入杯中,加入适量红糖,用开水冲泡,焖泡 10 - 15 分钟后饮用。

3.3 功效:生姜性温,能温中散寒、止呕止痛;红糖具有暖胃、活血的作用。温胃散寒饮适用于寒邪客胃型胃脘痛,可有效驱散胃中的寒邪,减轻疼痛症状。

四、艾灸治疗胃脘痛的方法与穴位

1. 艾灸穴位

1.1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 4 寸。此穴是胃之募穴,也是八会穴之腑会,艾灸中脘穴能够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增强胃的受纳腐熟能力,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脘痛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1.2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和胃的下合穴,艾灸此穴可补益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能改善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导致的胃脘痛,还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胃脘痛的复发。

1.3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艾灸内关穴能够宽胸理气、和胃降逆、宁心安神,对于胃脘痛伴有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2. 艾灸方法

2.1 可采用温和灸或回旋灸的方法。温和灸时,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距离皮肤约 2 - 3 厘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艾灸 10 - 15 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回旋灸则是将点燃的艾条在穴位上方约 3 厘米处,以穴位为中心,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移动,艾灸时间与温和灸相同。艾灸的频率一般为每周 2 - 3 次,一个疗程可为 10 - 15 次,具体疗程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反应进行调整。

五、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饮食规律

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好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多餐,每餐七八分饱即可。避免在睡前吃东西,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 情绪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散步、瑜伽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因为情绪对脾胃功能的影响很大,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胃脘痛的康复。

3. 腹部保暖

注意腹部的保暖,尤其是胃脘部。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在寒冷的季节,可以适当使用热水袋或热贴敷在胃脘部,以保持胃部的温暖,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4. 适度运动

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过度劳累。一般每周运动 3 - 5 次,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即可。

六、结语

中医内科的食疗与艾灸之术在胃脘痛的康复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通过合理的食疗调理脾胃,艾灸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再配合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饮食规律、情绪调节、腹部保暖和适度运动等,能够有效地缓解胃脘痛症状,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广大社区居民能够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在胃脘痛发生时及时运用,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

(杜鲜英 渑池县人民医院 康复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