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重要手段,术后的伤口及颅内压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关键作用。恰当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让患者能更快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
一、伤口护理
(1)保持清洁干燥:术后伤口的清洁至关重要。家属和患者要注意保持伤口周围皮肤的清洁,避免沾水,防止细菌感染。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伤口周围,但要避开伤口部位。如果伤口被汗水或其他液体浸湿,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一般术后伤口会覆盖纱布等敷料,要注意观察敷料是否有渗血、渗液情况,如果发现敷料被浸湿或有异味,可能是伤口出现了问题,应尽快联系医生更换敷料。
(2)避免外力碰撞:患者要格外小心保护手术部位,避免头部受到碰撞、挤压等外力作用。术后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大幅度的头部转动,睡觉姿势也要注意,不要压迫到手术伤口一侧。在翻身、坐起或下床活动时,动作要缓慢、轻柔,最好有家人在旁协助,防止因不小心碰到伤口而影响愈合。例如,在起床时可以先侧身,然后用手支撑头部和上身慢慢坐起,避免突然用力抬头。
(3)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密切关注伤口的愈合进程。正常情况下,伤口会逐渐愈合,红肿和疼痛会逐渐减轻。如果发现伤口出现红肿加剧、疼痛加重、有分泌物或伤口裂开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进行伤口清创、抗感染治疗等。同时,患者也要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回医院复查伤口,以便医生及时了解伤口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二、颅内压护理
(1)体位管理:术后正确的体位对于控制颅内压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患者术后床头可适当抬高 15 - 30 度,这样有助于促进脑部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但要注意避免头部过度抬高或低垂,保持头部处于一个相对舒适且有利于颅内压稳定的位置。在翻身时,也要注意保持头部与身体在同一轴线上,避免头部扭曲,防止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和颅内压平衡。
(2)控制液体摄入量:合理控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对于维持颅内压稳定也很关键。术后一般需要适当限制液体的摄入,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或输液,防止血容量突然增加导致颅内压升高。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液体摄入量计划,家属要协助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色,确保患者的水分代谢平衡。如果患者出现口渴等不适症状,可以采用少量多次饮水的方式,缓解口渴感,同时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液体。
(3)避免诱发因素:尽量减少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的因素。例如,要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焦虑、紧张等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进而导致颅内压升高。患者所处的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强光等刺激。另外,要防止患者用力排便、咳嗽等,这些动作会使腹压和胸压升高,传递到颅内,引起颅内压波动。如果患者有便秘情况,可通过饮食调整(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缓泻剂来解决;咳嗽时,可轻轻按压伤口,减轻震动对颅内压的影响。
(4)密切观察症状: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这是判断颅内压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注意患者有无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症状加重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头痛加剧,尤其是伴有喷射性呕吐时,可能提示颅内压升高,需要立即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如进行头颅 CT 检查,以确定颅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降低颅内压措施,如使用脱水药物等。
总之,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的伤口及颅内压护理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患者和家属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护理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王波 安阳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三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