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特殊人群的针灸护理:儿童、老人及孕妇的注意事项

2024-06-07 12:3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在治疗多种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有着独特疗效。然而,对于儿童、老人和孕妇这些特殊人群,针灸护理需格外谨慎,因为他们的身体机能、生理状态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在实施针灸时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以确保安全有效。

一、儿童针灸护理要点

儿童身体稚嫩,气血未充,脏腑娇嫩。首先,穴位选择要精准且慎重,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合理选择穴位,避免过度刺激。例如,婴幼儿头顶囟门未闭合时,囟会、囟门等穴位不宜针刺。其次,针刺手法要轻柔、快速,尽量减少进针时的疼痛和不适感,一般采用浅刺、速刺的方法,避免强刺激手法引起儿童哭闹挣扎,导致弯针、滞针等意外情况。再者,留针时间不宜过长,通常根据儿童的耐受程度,控制在 10 - 15 分钟左右,以防儿童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产生疲劳或抗拒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和安全。在针灸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善于安抚儿童情绪,可通过播放轻柔音乐、讲故事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使其尽可能配合治疗。

二、老人针灸护理要点

老人身体机能衰退,气血运行相对缓慢,脏腑功能减弱。针灸前,需全面评估老人的身体状况,包括基础疾病、体质强弱等。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人,要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等,避免因针灸刺激引发病情波动。针刺时,进针力度要适中,不宜过深,因为老人的肌肉、皮肤松弛,穴位敏感度可能降低,过深的针刺可能损伤深部组织和器官。同时,要注意保暖,老人阳气不足,针灸室应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受寒引发感冒等疾病,加重身体不适。留针过程中,要经常巡视,观察老人的面色、表情和反应,若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起针并进行相应处理。

 三、孕妇针灸护理要点

孕妇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针灸护理更为关键。孕期前三个月,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应禁针,这些部位靠近子宫,针刺刺激可能引发子宫收缩,导致流产风险增加。怀孕中后期,如需针灸治疗,也应在专业中医师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谨慎进行,尽量选择远离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且针刺手法要轻柔,刺激量要小。此外,孕妇在针灸过程中可能会因紧张情绪影响胎儿,医护人员要耐心沟通,缓解其紧张心理,告知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让孕妇保持放松状态,确保母婴安全。

四、针灸后的护理与观察

特殊人群在针灸治疗后,也需要细致的护理和观察。对于儿童,针灸后要避免其剧烈运动,防止针孔处出血或疼痛加剧。可适当给予温水饮用,帮助舒缓身体的应激反应。老人针灸后,应嘱咐其休息片刻,缓慢起身,避免因体位突然改变而导致头晕摔倒。同时,要注意观察针孔的愈合情况,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孕妇针灸后,更要密切关注有无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如有不适,应立即就医。在饮食方面,特殊人群针灸后都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促进身体恢复。通过全方位的针灸护理,为特殊人群的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让针灸疗法在他们身上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

(洪盼盼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