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手指关节肿痛是很多人会遇到的困扰,拧个瓶盖都费劲,严重影响生活。别着急,放射科的各类检查手段就像神奇的“透视眼”,能帮我们揭开背后的病症真相。
一、常见的引发手指关节肿痛的疾病
1. 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误把手指关节当成“敌人”攻击,引发炎症。初期常表现为多个手指关节对称性肿痛,早晨起床时手指僵硬,活动后稍有缓解,病情发展还可能导致关节畸形,像天鹅颈样、纽扣花样,极大影响手部功能。
2. 骨关节炎:多见于中老年人,手指关节长期磨损、老化是主要原因。手指关节会出现疼痛、肿胀,还可能摸到硬疙瘩,活动时能听到“咔咔”声,严重时关节活动受限,连简单的抓握动作都难以完成。
3. 痛风:和体内尿酸代谢异常有关,血液中尿酸过高,尿酸盐结晶就会沉积在手指关节。发作时,关节突然红肿热痛,疼痛剧烈,像被刀割一样,让人难以忍受,常发生在夜间,严重影响睡眠。
二、放射科检查手段及作用
1. X线检查:作为最基础的检查,X线能穿透手指,让骨骼在底片上显影。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X线可能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稍宽;病情发展,能看到关节面侵蚀、骨质破坏,就像关节被“啃咬”。骨关节炎患者的X线影像,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像手指关节长出“小刺”。痛风患者的X线,能看到关节边缘有穿凿样骨质缺损,就像关节被钻出小孔。
2. CT检查:CT通过对手指进行断层扫描,提供更详细的图像。对于类风湿关节炎,能发现X线难以察觉的细微骨质侵蚀和关节面下小囊性变,帮助医生更准确判断病情。在诊断骨关节炎时,CT能清晰呈现关节软骨磨损、关节内游离体情况,辅助制定治疗方案。对于痛风,CT能精准显示尿酸盐结晶沉积部位和范围,还能发现早期骨质破坏,对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3. MRI检查: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成像,对软组织分辨力超强。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MRI就能发现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早期软骨损伤,这些细微病变在X线和CT上很难发现。对于骨关节炎,MRI能清晰展示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等结构损伤情况,为评估病情提供全面信息。痛风患者的MRI图像,能清晰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骨髓水肿,助力医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4.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实时、动态,能实时观察手指关节活动。它能检测到滑膜增厚、滑膜血流信号增加,这是炎症活动的重要标志,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很有价值。还能发现痛风患者关节内尿酸盐结晶,呈现为强回声光点,像“繁星点点”,以及腱鞘炎、肌腱损伤等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发现病症后的应对措施
1.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手指关节肿痛,要尽快去医院,详细向医生描述症状,如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配合医生进行检查,以便准确诊断。
2. 规范治疗:确诊后,严格按医生制定的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一般需长期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骨关节炎患者,可通过药物、物理治疗缓解症状,严重时可能需手术;痛风患者,要控制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按医嘱服药降尿酸,发作时用药物止痛。
3. 日常护理:注意手指关节保暖,避免受寒;减少手指过度活动和负重,如避免长时间打字、提重物;适当进行手指关节锻炼,如握拳、伸展,增强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
手指关节肿痛不可怕,放射科检查能帮我们找到病因。了解这些知识,就能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应对,保护好手指关节健康 。
(王慧敏 河南省睢县中医院 影像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