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冠心病更是其中的“主力军”。它就像一个潜伏在暗处的“隐形杀手”,悄无声息地侵蚀着人们的心脏健康。了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守护我们的心脏至关重要。
一、揭开冠心病的神秘面纱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血的重要血管,当冠状动脉出现病变时,心脏的供血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其危险因素众多,首先是不可控因素,如年龄增长,中老年人患冠心病的风险相对较高;性别方面,男性发病通常早于女性,但绝经后女性的发病率也会显著增加;家族遗传史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家族中有冠心病患者,那么其他成员患病的几率也会上升。
而可控的危险因素则包括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较大压力,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高血脂,血液中过高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容易沉积在血管壁,形成粥样斑块;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紊乱,会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和结构,增加冠心病风险;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可使血管收缩、痉挛,降低血液中的氧含量,同时损伤血管内皮;肥胖,尤其是腹部肥胖,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脂肪堆积在血管周围,影响心脏供血;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等,也会促使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二、冠心病的常见症状
冠心病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有胸痛,多为发作性胸痛,可放射至心前区、肩背部、颈部、下颌等部位,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一般持续 3 - 5 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尤其在活动后加重,这是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功能下降,肺部淤血所致。还有些患者会有心悸、心慌等心律失常的表现,严重时可能发生晕厥。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冠心病患者症状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牙痛、肩痛等,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延误治疗。因此,对于有高危因素且出现上述不典型症状的人群,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三、防范冠心病的“堡垒”构建
1. 健康饮食,守护心脏“根基”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避免超重和肥胖。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糕点、饮料等。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全谷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 B 族维生素,可促进新陈代谢,维持心血管健康。例如,每天保证摄入 500 克左右的蔬菜、200 - 300 克的水果以及适量的燕麦、糙米等全谷物食品。
控制钠盐摄入,减少腌制食品、咸菜、方便面等高盐食物的食用,每天钠盐摄入量不超过 5 克。过多的钠盐会使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同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类等,保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需求。
2. 适度运动,为心脏“加油”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运动时微微出汗、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例如,可将 150 分钟均匀分配到 5 天,每天进行 30 分钟左右的散步或慢跑。
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剧烈运动。运动前应进行 5 - 10 分钟的热身活动,如活动关节、拉伸肌肉等;运动过程中注意补充水分;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防止肌肉酸痛和损伤。对于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运动时最好有家人陪伴,并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
3. 戒烟限酒,驱散心脏“阴霾”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对于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戒烟不仅可以降低自身患冠心病的风险,还能减少二手烟对家人和周围人的危害。可通过寻求专业戒烟帮助、使用戒烟辅助工具(如戒烟贴、口香糖等)以及家人朋友的支持来提高戒烟成功率。
过量饮酒会损伤心脏和血管,应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 克,女性不超过 15 克。相当于男性每天饮用啤酒不超过 750 毫升、葡萄酒不超过 250 毫升、38 度白酒不超过 75 毫升;女性则相应减半。孕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患者应尽量戒酒。
4. 心理平衡,呵护心脏“情绪”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对心脏产生负面影响,通过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平衡来预防冠心病。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可采用合理宣泄、转移注意力、放松训练等方式,如听音乐、读书、旅游、瑜伽、冥想等。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同事等进行沟通交流,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维持心理健康。
5. 控制“三高”,筑牢心脏“防线”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对于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血压控制应更严格)。同时,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有助于血压的稳定控制。
高血脂患者需控制血脂水平,首先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来调节血脂。如果血脂仍未达标,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以降低胆固醇水平,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期复查血脂,根据血脂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合理用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将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理想范围。同时,注意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冠心病虽然危险,但并非不可防范。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我们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让心脏远离“隐形杀手”的威胁,保持健康活力,享受美好人生。
(王萍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