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新生儿吸入异物,急救技能大公开

2023-10-13 16:1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新生儿期是宝宝生命中最脆弱的阶段,任何小小的意外都可能给宝宝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其中,新生儿吸入异物是一种紧急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对于每一位新手父母来说都至关重要。

一、认识新生儿吸入异物的危害

新生儿吸入异物通常发生在宝宝进食、玩耍或哭闹时,由于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将食物、玩具小零件、衣物纤维等误吸入呼吸道。异物进入呼吸道后,会阻塞气道,影响宝宝的正常呼吸,导致呼吸困难、咳嗽、面色发紫等症状。如果异物较大或位置较深,还可能引发窒息,危及宝宝的生命。

二、急救前的准备与判断

在采取急救措施之前,家长首先需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宝宝的状况。观察宝宝是否有呼吸困难、咳嗽、面色发紫等异常表现。同时,留意异物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便采取合适的急救方法。如果异物较小且位置较浅,可以尝试通过咳嗽或拍背等方式促进异物排出;如果异物较大或位置较深,则需要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或拨打急救电话。

三、海姆立克急救法:新生儿吸入异物的救命稻草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急救技能,适用于新生儿吸入异物的紧急情况。根据宝宝的年龄和异物位置的不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方式也有所不同。

1. 一岁以下婴儿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对于一岁以下的婴儿,由于他们的骨骼和肌肉尚未发育完全,因此采用背部拍击和胸部按压的联合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将宝宝面朝下放在你的前臂上,头部略低于胸部,用手托住宝宝的下巴以保持头部稳定。

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宝宝两肩胛骨之间用力拍击5次,以尝试将异物拍出。

如果拍击无效,将宝宝翻过来,脸朝上躺在你的大腿上,用两指按压胸骨下部(乳头连线下方)5次。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异物被排出或宝宝失去反应。如果宝宝失去反应,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

2. 一岁以上幼儿的海姆立克急救法

对于一岁以上的幼儿,由于他们的骨骼和肌肉已经相对发育,因此采用腹部冲击法。具体步骤如下:

站在或跪在宝宝身后,用双手环绕宝宝的腰部。

一手握拳,拇指侧紧贴宝宝腹部中线,位于肚脐上方、胸骨下方的位置。

另一手握住攥拳的手,向上快速冲击腹部,形成一股向内的压力,迫使异物排出。

重复以上动作,直到异物被排出或宝宝失去反应。如果宝宝失去反应,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

四、其他急救措施与注意事项

除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外,家长在急救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急救过程中,要确保宝宝的呼吸道保持通畅。如果宝宝口中有呕吐物或分泌物,应及时清理,以免阻塞气道。

观察呼吸和心跳: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宝宝的呼吸和心跳情况。如果宝宝出现呼吸暂停或心跳停止等严重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拨打急救电话。

避免盲目抠挖:在发现宝宝吸入异物后,家长切勿盲目用手指去抠挖宝宝的喉咙或鼻腔,以免将异物推得更深或造成二次伤害。

及时就医:如果异物较大或位置较深,家长无法自行处理,应立即带宝宝就医。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支气管镜或喉镜等工具将异物取出。

五、预防新生儿吸入异物的措施

预防新生儿吸入异物是保障宝宝安全的重要一环。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宝宝吸入异物的风险:

选择合适的玩具和衣物:避免给宝宝购买含有小零部件的玩具,如小珠子、小电池等。同时,选择易于穿脱、没有过多装饰的衣物,以减少宝宝误吞或误吸的风险。

监督宝宝进食:在宝宝进食时,家长应全程监督,避免宝宝边吃边玩或大笑等容易导致误吸的行为。同时,避免给宝宝喂食过硬、过大的食物,以免堵塞气道。

提高安全意识:家长应加强对宝宝的安全教育,告诉宝宝不要将任何物品放入口中或鼻腔中。同时,将家中的小物件、药品等放在宝宝无法触及的地方,以防意外发生。

(侯亚 虞城县人民医院 NICU)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