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管“堵车”怎么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对

2025-01-04 16:5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5560

在我们身体的庞大交通网络中,血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如同繁忙的高速公路,将血液输送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然而,当这条“高速公路”出现“堵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时,我们的健康就会亮起红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实则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揭示其成因、症状,并分享应对策略,让您在面对这一健康挑战时更加从容不迫。

一、血管“堵车”的真相: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揭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顾名思义,是由于下肢动脉内壁沉积了过多的脂肪、钙质等物质,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血液无法正常流通,就像高速公路上的“堵车”。这种病变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信号灯”:警惕这些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它们就像道路上的“信号灯”,提醒我们注意血管的健康状况。

1、下肢发凉、麻木:由于血液供应不足,下肢常感到发凉、麻木,尤其在冬季或寒冷环境下更为明显。

2、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如200-300米),下肢出现沉重、酸痛或麻木感,迫使患者停下休息。休息后症状可缓解,但再次行走时症状会重复出现。

3、静息痛:即使在休息状态下(如夜间睡眠时),下肢仍感到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溃疡与坏疽:下肢远端(如足趾、足部或小腿)出现皮肤破损、溃疡,甚至坏疽,表现为皮肤发黑、发紫,严重时可能伴有感染和组织坏死。

5、其他症状:下肢皮肤温度明显低于其他部位,触摸下肢动脉(如股动脉、腘动脉等)时,可发现搏动减弱或无法触及。

三、应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从生活干预到专业治疗

面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我们并非束手无策。从生活方式的调整到专业医疗的介入,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一挑战。

1、生活方式的调整:

(1)戒烟:吸烟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以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2)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血管负担,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有助于改善血管健康。

(3)适当运动: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能够增强下肢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回流,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4)患肢保暖:寒冷天气下,注意下肢保暖,避免血管收缩加重症状。

2、药物治疗:

(1)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减少血栓形成。

(2)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用于调节血脂、稳定斑块。

(3)扩张血管药物,如西洛他唑、前列地尔等,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3、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采取血管旁路移植术、血管腔内成形术等手术方法重建血管,恢复血液流通。

(1)血管腔内成形术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适用于病变血管狭窄超过70%的患者。

(2)动脉内膜剥脱术适用于局限性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

(3)截肢治疗是最后的手段,适用于积极治疗后仍有坏死或坏死加重的情况。

四、预防胜于治疗:守护血管健康的日常策略

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关键在于守护血管健康。以下是一些日常策略,帮助您远离这一疾病:

1、均衡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习惯,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2、蔬菜、全谷类等,有助于保持肠道通畅,减少便秘对下肢静脉的压迫。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4、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应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或变换姿势。

5、保持心理健康: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增加患病风险。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有助于维护血管健康。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但只要我们了解其成因、症状及治疗方法,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能够有效守护血管健康。从调整生活方式到专业医疗的介入,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用正确的生活方式应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挑战,享受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记住,健康不是偶然,而是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坚持。让我们共同守护血管健康,让生命之河畅通无阻。

(苗仁英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管外科 主治医师)

0
0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