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截肢患者护理要点:防幻肢痛与心理疏导

2023-05-12 19:0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截肢对于患者而言,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重创。截肢后的护理,不仅对身体康复意义重大,更要高度重视幻肢痛的预防以及患者的心理调适。接下来,为您详细阐述关键的护理要点。

一、预防幻肢痛

(一)早期干预是关键

1. 及时镇痛:在术后24 - 48小时这个黄金时段内,就应及时使用镇痛药物,将疼痛控制在萌芽状态,避免疼痛刺激引发或加重幻肢痛。

2. 保持正确姿势:时刻留意残肢的摆放,坚决避免长时间屈曲。长时间的不良姿势会使残肢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增加幻肢痛的发生几率。

(二)物理疗法来助力

1. 残肢按摩:每天进行2次残肢按摩,每次时长保持在10分钟左右。通过轻柔的按摩手法,促进残肢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幻肢痛的症状。

2. 镜像疗法巧运用:利用镜子反射健侧肢体的运动,让患者在视觉上产生双侧肢体对称活动的错觉,这种奇妙的视觉反馈能够有效缓解幻肢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三)心理暗示促调节

1. 引导想象:耐心引导患者在脑海中想象缺失的肢体正在逐渐“消失”,帮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截肢的事实,弱化幻肢的存在感。

2. 转移注意力:时刻提醒患者不要过度聚焦于幻肢感,鼓励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有趣的事物上,减少对幻肢的关注,从而缓解幻肢痛带来的困扰。

二、心理疏导重点

(一)术后初期给予情感释放空间

1. 耐心倾听:患者术后往往沉浸在悲伤、绝望的情绪中,此时护理人员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尽情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悲伤。

2. 避免空洞安慰:切忌使用“会好的”这类看似安慰实则空洞的话语,因为此时患者更需要的是理解与共情,而非简单的敷衍。

(二)康复期助力患者重燃希望

1. 设定小目标:帮助患者制定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比如先学会独立坐起。每实现一个小目标,都能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进步,重燃对康复的信心。

2. 鼓励参与康复:积极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让他们在训练中逐渐恢复身体功能,同时也能增强心理上的成就感。

(三)长期支持给予温暖与力量

1. 加入互助小组:引导患者加入病友互助小组,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大家有着相似的经历,能够相互理解、相互鼓励,共同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

2. 寻求专业帮助:若患者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

三、残肢护理关键

(一)伤口护理严防感染

1. 保持清洁干燥:每日定时为患者更换伤口敷料,确保伤口始终处于清洁、干燥的环境中,不给细菌滋生留任何机会。

2. 密切观察:时刻留意伤口是否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感染扩散。

(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

1. 早期肌肉训练:术后1周左右,待患者身体状况稍稳定,就可以开始进行肌肉收缩训练。通过简单的肌肉收缩与放松,保持肌肉的力量和弹性。

2. 逐步增加负重: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按照医生的建议,逐步增加残肢的负重,让残肢更好地适应日后佩戴假肢的需求。

(三)假肢适配讲究科学

1. 尽早评估:在伤口完全愈合后,应尽早为患者进行假肢适配评估,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假肢,为其回归正常生活奠定基础。

2. 适应过程循序渐进:初次佩戴假肢,患者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短时间佩戴到逐渐延长佩戴时间,让患者慢慢适应假肢带来的改变。

四、家属支持要点

(一)理解情绪波动

家属要充分理解患者因截肢带来的情绪波动,无论是愤怒、悲伤还是焦虑,都要给予包容和接纳,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二)协助日常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如伤口换药、残肢按摩等,成为患者康复路上的得力助手。

(三)鼓励康复训练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强迫,以免引起患者的抵触情绪。用鼓励和支持的话语,激发患者的康复动力。

截肢患者的护理工作是一场需要身心兼顾的持久战。通过早期干预幻肢痛、给予持续的心理支持、开展科学的康复训练,我们定能帮助患者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勇敢地迈向新的人生旅程。

(贾二聪 伊川县人民医院 外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