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药什么时候喝?一文教你喝对中药

2023-12-22 20:4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良药苦口利于病”,中药在调理身体、治疗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中药的服用时间大有讲究。喝对时间,药效才能事半功倍。那么,中药到底该什么时候喝呢?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一、药物特性决定服药时间

补益药:像人参、黄芪这类补益药,虽然能滋养身体,但大多质地滋腻,容易妨碍脾胃的消化功能。为了让身体能够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最好在饭前空腹时服用。此时,胃中没有食物的干扰,药物可以直接与胃肠黏膜接触,更有利于吸收。

解表药:麻黄汤、银翘散等解表药,主要作用是让药力快速到达肌表,从而发挥解除表邪的作用。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较为合适,这样既能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又能使药物在进食后胃肠蠕动加快的情况下,迅速被吸收并输送到全身,及时发挥解表功效。

攻下药:大黄、芒硝等泻下药,空腹服用能让药物迅速进入肠道,更快地发挥泻下作用。不过,峻下逐水药的药力猛烈,容易损伤人体正气,所以使用时一定要中病即止,一旦达到治疗目的,就应停止服用。

安神药:要想让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等安神药发挥最佳的镇静安神效果,最好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这个时间点服用,药物刚好能在入睡时发挥作用,帮助人们放松身心,进入良好的睡眠状态。

消食药:保和丸等消食药,主要是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在饭后15 - 30分钟服用,可以及时对刚摄入的食物进行消化和运化,减轻脾胃的负担,促进食物的吸收和利用。

驱虫药:使君子、槟榔等驱虫药,一般在空腹或半空腹时服用效果最佳。因为此时胃肠内没有食物阻挡,药物能够与虫体充分接触,更好地发挥驱虫作用。

二、疾病类型与服药时间的关系

病在胸膈以上:如果是眩晕、头痛等发生在胸膈以上部位的疾病,宜在饭后服用中药。这样药物在胃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再缓慢向上运行,能使药物在人体上焦停留更长时间,更好地发挥药效,缓解不适症状。

病在胸腹以下:对于肝、肾等胸腹以下部位的疾病,饭前服用中药能使药物迅速下达,更快地到达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病:当病情危急时,就不能拘泥于服药时间了,应立即服药,抓住治疗的黄金时机,尽快控制病情发展。

慢性病: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维持体内药物浓度的稳定。因此,一般需要定时服用中药,比如每日2 - 3次,这样可以持续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促进病情的恢复。

三、自身情况影响服药时间

脾胃虚弱者:脾胃功能较弱的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饭后服用中药,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避免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胃肠道疾病患者:如果患有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服药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来调整。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一定要在饭后服用,以保护胃黏膜;而像温中和胃的药物,则可以在饭前服用,使其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中药的服用时间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特性、疾病类型以及患者自身情况。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服药时间,才能让中药更好地发挥作用,帮助我们恢复健康。下次喝中药时,可一定要多留意时间哦!

(刘嘉 许昌市妇幼保健院 药学部)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