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意思是说药物不宜与食物同时服,二者必须相隔一段时间,等食物消化后再行服药,或等药吸收后再行饮食。
因此,什么时间喝中药?看上去很简单,可很多人并不知道,在错误的时间服用中药,会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常常导致治疗效果不够满意,有的甚至服药后更加不舒服。那么,中药到底什么时间喝最好呢?
1、空腹服
又称“平旦服”。驱虫药与治疗大便秘结的药物均宜清晨空腹服。其目的是为了使药物不被肠内容物稀释,保持较高的药液浓度,便于药物直接接触于虫体,以利虫体排出。
2、饭前服
肝、肾及肠道疾病,宜饭前服药。滋补调理性药宜在饭前服,使之充分吸收。
3、饭后服
眼病、晕眩、咽喉疾病,宜饭后服。散风祛湿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亦宜饭后服,这样可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饭后一般隔30~60分钟为宜。
4、睡前服
治疗失眠的镇静安神药宜睡前服,以利适时入睡。
5、其余服法
治疗痛经药,一般宜在行经前5~7天开始服药;治疗疟疾的中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治疗感冒的解表药不拘时间,将煎的药液即刻服下;急重病人服药可不拘时间。
服中药之所以讲究择时是为了取得最佳疗效,这样可以顺应人体有节律的生理变化,能充分利用体内积极的抗病因素而增强药力。择时服药还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影响,因为如果服药时间不当,扰乱了人体生理节律,就可以产生或加大药物的不良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达到中药治疗疾病的目的,科学合理地选择服药时间十分必要。
(黄媛 安阳市中医院 纱厂分院药剂科 主管中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