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又称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肌细胞坏死的心血管急症。其发病突然,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救治,可迅速进展为心力衰竭、休克甚至死亡。因此,掌握心肌梗塞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肌梗塞的急救步骤、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旨在提高公众对心肌梗塞急救的认识与应对能力。
一、心肌梗塞的急救步骤
识别症状: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状包括胸痛(常表现为压迫性、紧缩性或烧灼性疼痛,可能放射至背部、颈部、手臂或下颌)、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乏力、晕厥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怀疑心肌梗塞的可能。
拨打急救电话:迅速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中国的120),告知接线员患者可能患有心肌梗塞,并简要描述症状。保持冷静,按照接线员的指示操作。
保持静卧: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让患者尽量保持静卧状态,避免过度活动,以减少心脏负担。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患者平躺或半卧位,双腿稍微抬高,以改善呼吸。
避免自行用药:除非有医生指导,否则不要随意给患者服用任何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或其他心脏病药物。因为某些情况下,如患者有出血倾向或疑似消化道溃疡,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加重病情。
氧气吸入:如果家中有氧气设备,且患者能够耐受,可以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以缓解缺氧症状。但需注意,操作前最好咨询急救人员或医生。
心理准备:在急救过程中,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安慰其情绪,减轻恐惧和焦虑,有助于稳定病情。
二、急救注意事项
时间就是生命:心肌梗塞的急救关键在于“快”,越早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挽救心肌的机会就越大。因此,从发现症状到接受专业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争分夺秒。
避免盲目搬动:在未得到专业急救人员指导前,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或诱发心律失常。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如有呕吐物或分泌物应及时清理,防止窒息。
记录症状变化: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家属或旁观者可以记录患者症状的变化,如胸痛是否加剧、是否出现新的症状等,为医生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三、心肌梗塞的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管理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是心肌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心脏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心脏问题。
学会压力管理:长期的精神压力可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梗塞的风险。学会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四、结语
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但通过及时的急救措施和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掌握心肌梗塞的急救知识,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的贡献。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关爱心脏健康,共同守护生命之源。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就医,是对抗心肌梗塞的最佳策略。
(何瑞雪 信阳市妇幼保健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