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是医院开展外科手术的核心区域,其中配备的各类先进设备,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这些设备种类丰富,功能各异,每一种都在手术流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医护人员而言,熟练掌握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是确保手术成功、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前提。以下将对手术室常见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展开详细介绍。
一 无影灯
无影灯作为手术室的关键照明设备,旨在为手术区域提供充足且无阴影的光线,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手术部位。它通常由多个可调节角度的灯头组成,通过多角度照射,有效避免了单一光源产生的阴影,为手术操作创造良好的视觉条件。
1.使用前准备
在使用无影灯前,需仔细检查设备外观,查看灯头是否有损坏、灯罩有无破裂,确保灯头的转动部件灵活顺畅,无卡顿现象。同时,检查电源连接是否稳固,有无松动或短路风险。
2.操作方法
开启电源后,无影灯一般配备有专门的亮度调节旋钮,可根据手术类型及精细程度,逐步将亮度调整至适宜水平。例如,眼科手术等对光线要求极高的操作,需将亮度调至最大且光线均匀柔和;而一些对光照强度要求相对较低的手术,可适当降低亮度。在调整角度时,应缓慢、轻柔地转动灯头,使光线均匀覆盖手术区域,同时注意避免光线反射对手术器械和医护人员视线造成干扰。调整过程中,可通过观察手术区域的实际照明效果,不断微调灯头角度,直至达到最佳照明状态。
3.注意事项
使用过程中,若发现灯头出现异常发热、光线闪烁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检查维修。定期对无影灯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灯罩及灯头表面无灰尘、污渍,以保证照明效果。
二 手术床
手术床是承载患者进行手术的重要平台,具备升降、倾斜、背板调节等多种功能,以满足不同手术体位的特殊需求。
1.使用前准备
使用手术床前,首先要确认电源连接正常,各控制按钮标识清晰、功能完好。对手术床的床面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患者躺卧安全、舒适。检查床体的移动部件,如滚轮等,确保其能够灵活移动和锁定。
2.操作方法
当患者躺上手术床后,通过升降按钮将手术床调整至合适高度,这个高度需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操作,同时兼顾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如需调整患者体位,可操作倾斜按钮,实现手术床的左右或前后倾斜,以满足不同手术对患者体位的要求。例如,在腹部手术中,可能需要将手术床适当头低脚高倾斜,以更好地暴露手术部位。同时,配合背板调节按钮,灵活改变背板角度,使患者达到舒适且符合手术要求的体位。在整个调整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表情和反应,及时询问患者感受,确保患者安全。
3.注意事项
在调整手术床体位时,动作要平稳、缓慢,避免突然的动作导致患者不适或发生坠床风险。调整完毕后,要再次确认各控制按钮已锁定,防止手术过程中手术床意外移动。定期对手术床的机械部件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稳定。
三 麻醉机
麻醉机用于为患者实施麻醉,精确控制麻醉气体的输送,并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保障手术麻醉安全的关键设备。
1.使用前准备
使用麻醉机前,必须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首先检查气源连接是否紧密、正确,确保氧气、笑气等气体供应稳定且压力正常。仔细检查管道系统,查看有无漏气现象,可通过专业的漏气检测工具进行检测。确认麻醉剂挥发罐安装牢固,且麻醉剂剂量准确、无泄漏。同时,检查麻醉机的监测模块,如心电监测、血压监测等功能是否正常。
2.操作方法
接通电源和气源后,开启麻醉机,等待系统进行自检。自检过程中,机器会自动检测各项参数和功能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会发出警报提示。在麻醉诱导阶段,医护人员需依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通过麻醉机的参数设置面板,精确设定麻醉气体的浓度和流量。在麻醉维持阶段,要持续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及时、准确地调整麻醉机的参数,以维持患者适宜的麻醉深度。例如,若患者心率突然加快、血压升高,可能提示麻醉深度不足,需适当增加麻醉气体浓度;反之,若患者生命体征出现抑制,则需相应降低麻醉气体剂量。同时,要时刻留意麻醉机的工作状态,如声音、指示灯等,确保其正常运行。
3.注意事项
使用过程中,密切关注麻醉机的运行情况,如发现异常声音、气味或参数波动,应立即排查原因并处理。定期对麻醉机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麻醉气体输送的精确性。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添加麻醉剂,避免麻醉剂泄漏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四 监护仪
监护仪能够实时、连续地监测患者的多种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为医护人员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1.使用前准备
在连接监护仪与患者前,需检查监护仪的外观是否完好,各连接线缆有无破损、断裂。准备好电极片、血压袖带、血氧饱和度探头等配件,并确保其性能正常。清洁患者皮肤,尤其是粘贴电极片和放置探头的部位,以保证信号传输稳定。
2.操作方法
将电极片按照正确位置粘贴在患者胸部,以获取清晰、准确的心电信号。一般来说,电极片的粘贴位置遵循特定的心电图导联标准,以确保能够准确反映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将血压袖带绑在患者合适的肢体部位,一般选择上肢,袖带的松紧度要适中,以能插入一指为宜,过紧可能导致患者不适并影响血压测量准确性,过松则可能使测量结果偏高。血氧饱和度探头则轻轻夹在患者的手指或耳垂等部位,确保探头与皮肤充分接触,以准确监测血氧饱和度。开启监护仪后,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正常生理范围,合理设置报警参数。当患者生命体征超出设定的正常范围时,监护仪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医护人员要时刻关注监护仪上显示的数据变化,敏锐察觉患者生命体征的异常波动,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注意事项
定期对监护仪的传感器进行校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使用过程中,避免监护仪受到剧烈震动或碰撞,防止损坏设备。及时更换电极片、血压袖带等一次性配件,防止交叉感染。若监护仪出现故障或数据异常,应立即检查设备连接和患者情况,必要时更换设备。
五 高频电刀
高频电刀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实现对组织的精确切割和高效止血,在各类手术中应用广泛,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1.使用前准备
使用高频电刀前,务必仔细检查设备。先查看电极线是否有破损、断裂等情况,确保其导电性能良好。同时,检查负极板是否平整、干净,导电性能是否正常。将高频电刀连接到合适的电源插座后,开启电源,通过控制面板根据手术类型和组织特性,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和功率。例如,在切割较厚的组织时,可选择较大功率;在进行精细的止血操作时,则选择较小功率。
2.操作方法
在手术过程中,术者手持电刀笔,将电极头准确接触需要切割或止血的组织部位,按下电刀笔上的按钮,即可启动高频电流。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电极头与周围正常组织保持适当距离,防止误损伤。同时,要确保负极板与患者皮肤紧密、均匀接触,避免因接触不良导致皮肤灼伤。例如,在普外科手术中,高频电刀常用于组织的分离和止血,术者需熟练掌握其操作技巧,根据组织的质地和手术需求,灵活调整电刀的功率和操作方式。在切割组织时,动作要平稳、准确,避免过度损伤周围组织;在止血时,可适当调整电极头与出血部位的接触角度和时间,以达到最佳止血效果。
3.注意事项
使用高频电刀时,手术区域应保持干燥,避免液体溅到电极上引发短路。在易燃、易爆环境中,禁止使用高频电刀,防止引发火灾或爆炸。定期对高频电刀进行维护和保养,检查电极线的绝缘性能和负极板的导电性能,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手术室的这些常见设备对于手术的成功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只有熟练掌握每一种设备的使用方法,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生命健康。在日常工作中,还应注重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潜在问题,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李照照 商丘市中心医院 手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