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手术室安全科普:从设备检查到流程规范的安全指南

2023-03-23 20:4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手术室,这个看似神秘的地方,承载着无数患者重获健康的希望。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手术室充满了未知与敬畏。了解手术室安全知识,不仅能让患者及其家属在面对手术时多一份安心,也有助于增进公众对医疗工作的理解。接下来,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从设备检查到流程规范的手术室安全知识。

一、手术室设备检查的重要性与内容

1. 设备检查为何至关重要

手术室里的每一台设备,都如同战场上的精良武器,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与患者的安危。想象一下,如果在心脏手术进行到关键时刻,心脏起搏器突然出现故障,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术前对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就像是为手术这场“战斗”提前做好万全准备,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

2. 生命支持类设备检查

首先是生命支持类设备,如麻醉机和呼吸机。麻醉机就像患者在手术中的“呼吸调节器”,它精确地控制着麻醉药物的输送,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痛且安全的状态。术前检查时,医护人员会仔细查看麻醉机的气体供应是否正常,包括氧气、笑气等气体的压力和流量,确保不会出现供气中断或异常。同时,还会检查麻醉机的呼吸回路,保证其密闭性良好,不会出现漏气,因为哪怕极其微小的漏气都可能影响麻醉效果和患者的呼吸功能。

呼吸机则是在患者自身呼吸功能受限时,承担起维持呼吸的重任。检查呼吸机时,要确认各种参数设置是否准确,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这些参数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精准调整。此外,还会测试呼吸机的报警系统,确保在出现异常情况,如气道压力过高或过低时,能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采取措施。

3. 手术器械设备检查

手术器械是医生在手术中的“得力助手”,其性能直接影响手术操作的精准度。以腹腔镜为例,这一常用于腹部手术的设备,由摄像头、光源、气腹机等多个部分组成。摄像头要确保图像清晰,能让医生在显示器上清楚地看到腹腔内的组织结构,哪怕是极其细微的血管和神经。光源要保证亮度足够且稳定,避免因光线问题影响手术视野。气腹机则负责向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形成气腹,为手术操作创造空间,术前要检查气腹机的压力控制是否准确,气体流量是否正常,防止出现气腹压力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以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再如骨科手术中常用的电钻,要检查其转速是否稳定,钻头是否锋利。如果电钻转速不稳定,可能导致钻孔不精确,影响骨骼的固定效果;钻头不锋利则可能增加手术时间,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创伤。

4. 监测设备检查

手术中的监测设备就像医生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实时反馈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等重要生命体征。术前检查时,要确保电极片与患者皮肤接触良好,避免出现信号干扰或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同时,检查监护仪的各项报警阈值设置是否合理,当患者生命体征超出正常范围时,能及时发出警报,让医生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除了心电监护仪,还有体温监测设备。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麻醉药物的使用、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室温度过低等。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因此准确监测体温至关重要。术前要检查体温探头是否正常工作,确保能实时、准确地测量患者体温,以便医护人员及时采取保暖或降温措施。

二、手术室流程规范的关键环节

1. 术前准备流程

术前准备是手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医护人员会进行一系列细致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手术部位标记,这可不是简单的“画个记号”。医生会根据手术方案,在患者的手术部位用特殊的记号笔进行标记,并与患者或家属再次确认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避免出现“开错刀”的严重错误。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关乎患者的切身利益,容不得丝毫马虎。

同时,手术室护士会根据手术类型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和物品。她们就像细心的“管家”,将手术所需的每一件器械、每一种敷料都准备得井井有条。从手术刀到缝合线,从止血钳到纱布,每一样物品都要经过仔细核对,确保数量准确、质量合格且功能完好。此外,还要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这是为患者创造一个无菌的手术空间,防止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手术过程中侵入患者体内,引发感染。

2. 患者转运与核对流程

当患者从病房转运至手术室时,这一过程需要格外小心。转运团队要确保患者在转运途中的安全,尤其是对于那些病情较重、行动不便的患者。在搬运患者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协调一致,避免因颠簸或不当操作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紧接着就是严格的身份核对流程。这一环节如同登机时的安检,容不得半点差错。医护人员会通过多种方式确认患者的身份,包括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信息。不仅要查看患者的病历资料、腕带标识,还要与患者或家属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确认。只有当所有信息完全一致时,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手术操作,这是保障手术安全的重要关卡,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3. 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流程

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是手术室流程规范的核心环节之一。进入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都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首先是洗手消毒,这可不是普通的洗手,而是经过专门的刷手流程,从指尖到上臂,每一个部位都要仔细清洁、消毒,确保双手达到无菌状态。然后穿戴无菌手术衣和手套,在穿戴过程中要避免接触任何可能污染的物品。

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和物品的传递也有严格规范。传递器械时,器械护士要将器械的手柄递给手术医生,避免医生的手接触到器械的前端无菌部分。手术台上的无菌区域要时刻保持,一旦物品超出无菌区域,哪怕只是边缘部分,都不能再使用,必须更换新的无菌物品。此外,手术室的人员流动也要严格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走动,防止空气中的尘埃携带细菌污染手术区域。

4. 术后护理与交接流程

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安全保障的结束。术后,护士会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妥善处理,更换干净的敷料,防止伤口感染。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因为术后患者的身体仍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在将患者送回病房之前,手术室医护人员要与病房护士进行详细的交接。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用药、术后注意事项等。就像接力赛中的交接棒,只有确保信息准确、完整地传递,病房护士才能更好地对患者进行后续护理,保障患者在术后能顺利康复。

手术室的安全涉及设备检查与流程规范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正是医护人员对这些安全知识的严格遵守和执行,才为患者的手术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希望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手术室安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面对手术时能多一份安心,少一份担忧。

(赵娟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手术室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