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流传着“十人九痔”的说法,这一俗语形象地描绘了痔疮这一常见肛肠疾病的普遍性。尽管这一说法可能略显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痔疮确实是困扰着无数人的健康问题。那么,为何痔疮如此高发?其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本文将深入探讨痔疮的成因、症状、诊断与治疗,以及预防措施,以期为读者揭开痔疮高发的神秘面纱。
一、痔疮的成因:多因素交织的结果
痔疮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解剖结构因素:人体直肠末端的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形成静脉团,这是痔疮形成的解剖学基础。当这些静脉团受到压力增大、血液循环不畅等因素影响时,就容易发生充血、水肿,进而形成痔疮。
不良生活习惯:久坐久站、缺乏运动、饮食辛辣油腻、长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痔疮的发病风险。这些习惯容易导致肠道蠕动减慢、便秘等问题,进而增加直肠和肛门的压力。
排便习惯不佳:长时间蹲厕、用力排便等不良排便习惯,也会使直肠和肛门受到过度挤压,增加痔疮的发生几率。
妊娠与分娩:女性在妊娠期间,由于子宫增大压迫直肠和肛门静脉,以及分娩时用力过度,都可能导致痔疮的发生或加重。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痔疮的发病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家族中有痔疮病史的人,其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二、痔疮的症状:多样且易被忽视
痔疮的症状多种多样,且轻重不一,容易被患者忽视。
便血:这是痔疮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排便时或排便后肛门出血,血液颜色鲜红,可滴出或喷射状排出。
疼痛:外痔患者常感到肛门部位疼痛或坠胀感,尤其在排便时或排便后更为明显。
肛门瘙痒:由于痔疮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皮肤,患者常感到肛门瘙痒不适。
肛门坠胀感:内痔患者常感到肛门有坠胀感,有时可触及脱出的痔核。
便秘:痔疮患者因排便时疼痛或出血,往往害怕排便,导致便秘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三、痔疮的诊断与治疗:科学规范是关键
痔疮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等。治疗方面,应遵循科学规范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痔疮患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如调整饮食习惯、改善排便习惯、坐浴、外用药物等。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的痔疮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
四、预防措施:构建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痔疮的关键在于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降低发病风险。
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改善排便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厕、用力排便等不良习惯。
加强运动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血液循环。
保持肛门清洁:便后及时清洗肛门,保持肛门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坐立工作的人,应定时起身活动,缓解直肠和肛门的压力。
结语:正视痔疮,科学防治
“十人九痔”虽为俗语,但痔疮的高发性不容忽视。通过深入了解痔疮的成因、症状、诊断与治疗以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地防治这一常见肛肠疾病。正视痔疮,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美好。在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相信痔疮的发病率将会逐渐降低,为更多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王世成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医院 外一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