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实际上却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起源于淋巴系统,这个遍布全身的防御网络,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清除体内的衰老、坏死及恶变的细胞。然而,当淋巴细胞发生恶变,就会形成淋巴瘤。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淋巴瘤的神秘面纱,了解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真相。
一、淋巴瘤的分类与症状
淋巴瘤分为两大类: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霍奇金淋巴瘤相对较少见,占淋巴瘤总数的5%~10%,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则更为常见,占比高达90%以上。
淋巴瘤的症状多种多样,其中最典型的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这些肿大的淋巴结通常表面光滑,质地较韧,触之如乒乓球感或鼻尖的硬度。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最常见,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次之。此外,淋巴瘤还可能表现为深部淋巴结肿大,如纵隔、腹腔、盆腔淋巴结肿大,起病比较隐匿,发现时往往淋巴结肿大已经比较明显。
除了淋巴结肿大,淋巴瘤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皮疹、瘙痒、贫血等。这些症状并非淋巴瘤特有,但如果持续存在且原因不明,应引起高度警惕。
二、淋巴瘤的诱因
淋巴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感染因素、理化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
1. 感染因素
多种病毒与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EB病毒(EBV)、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LV-1)、麻疹病毒、幽门螺杆菌等。EB病毒感染与多种淋巴瘤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如霍奇金淋巴瘤、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等。此外,某些细菌感染也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生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2. 理化因素
长期接触溶剂、皮革染料、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物质会增加患淋巴瘤的风险。木工行业木尘苯的暴露史与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高度相关。此外,放射线暴露也是淋巴瘤的诱因之一。医院放射科和核电厂工人等接触放射线的人群,淋巴瘤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大剂量电离辐射可造成DNA双链断裂,导致基因不稳定并促进肿瘤形成。
3. 免疫因素
淋巴瘤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恶性淋巴瘤的重要原因和发病条件。多种原发性免疫缺陷及获得性免疫功能障碍的患者,如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X染色体连锁的淋巴组织增生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桥本甲状腺炎等,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患者,淋巴瘤的发病几率明显高于常人。此外,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也可能导致淋巴瘤的发生。
4. 遗传因素
淋巴瘤有时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等,其一级亲属中发生淋巴瘤的风险增加2~7倍。浆细胞骨髓瘤患者直系亲属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的3.7倍以上。某些类型的淋巴瘤常存在重现性的染色体缺失或扩增、易位和基因突变等遗传学异常。这些遗传学改变可引起癌基因的激活和(或)瘤抑制基因的失活,造成淋巴细胞恶性增殖,形成淋巴瘤。
三、淋巴瘤的诊断
淋巴瘤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多方面的信息。
1. 临床表现
无痛、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这些症状虽然并非淋巴瘤特有,但如果持续存在且原因不明,应高度怀疑淋巴瘤的可能性。
2.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如乳酸脱氢酶是否增高,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丙肝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医生对淋巴瘤进行初步判断。
3.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淋巴瘤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T、磁共振或者彩超等影像学检查可以了解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部位的病变。其中,PET-CT检查是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观测到肿瘤的代谢活性,对于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4. 病理活检
病理活检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通过取完整的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形态学检查,可以明确淋巴瘤的类型和分期。对于无法完整切除的淋巴结或深部病灶,则需要在B超或CT引导下进行粗针穿刺活检。这些检查虽然有些繁琐,但对于确诊淋巴瘤是必不可少的。
四、淋巴瘤的治疗
淋巴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1. 化疗
化疗是治疗淋巴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不同类型的淋巴瘤需要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例如,霍奇金淋巴瘤常用的化疗方案有COPP、ABVD等;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度恶性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化疗方案常用R-CHOP;高度恶性则常用CODOX-M方案。
2. 放疗
放疗是通过使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γ射线等照射淋巴瘤病灶,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放疗通常用于早期淋巴瘤的局部治疗,或作为化疗后的辅助治疗。放疗可以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3. 手术治疗
对于局限在某个部位的早期淋巴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达到根治效果。此外,对于淋巴瘤导致的并发症或压迫症状,也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姑息性治疗。手术治疗具有直接、有效的特点,但并非所有淋巴瘤患者都适合手术治疗。
4.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淋巴瘤治疗手段。通过调动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或给予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取得或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免疫治疗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的特点,但并非所有淋巴瘤患者都适合免疫治疗。
5. 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淋巴瘤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复发或难治性淋巴瘤患者。通过采集患者的造血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随后回输到患者体内,以重建骨髓功能并杀灭癌细胞。干细胞移植具有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的特点,但治疗过程复杂且费用高昂。
五、淋巴瘤的预防
淋巴瘤的预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增强免疫力、避免感染、减少理化因素暴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
1. 增强免疫力
增强免疫力是预防淋巴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接种疫苗、促进睡眠、勤运动等举措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与抗病能力。此外,合理饮食、摄足与免疫力有关的养分也是增强免疫力的关键。
2. 避免感染
感染是淋巴瘤的常见诱因之一。因此,避免感染对于预防淋巴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病原体等方式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减少理化因素暴露
长期接触溶剂、皮革染料、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物质以及放射线暴露都会增加患淋巴瘤的风险。因此,需要尽量减少这些理化因素的暴露。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尽量避免长时间接触有害物质;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
4.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也是预防淋巴瘤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淋巴瘤的发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结语
淋巴瘤虽然听起来可怕,但实际上只要我们了解了它的真相,就能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它。通过增强免疫力、避免感染、减少理化因素暴露、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淋巴瘤的发病风险;而通过及时就诊、规范治疗,我们也可以提高淋巴瘤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健康!
(康超楠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二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