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守护在旁,平稳应对胎动不安状况

2024-03-29 16:5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怀胎十月,对于每一位准妈妈来说都是一段既充满期待又小心翼翼的时光。而胎动不安状况的出现,往往会让准妈妈们忧心不已,不过,中医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多样的方法,宛如一位贴心的守护者,能帮助准妈妈们平稳应对这一状况,保障孕期的顺利进行以及胎儿的健康发育。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是如何在胎动不安时发挥作用的。

一、了解胎动不安及其危害

1. 什么是胎动不安

胎动不安是中医的病名,在西医范畴中类似于先兆流产等情况。主要表现为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坠胀,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等症状。正常情况下,孕期胎动是胎儿健康的一种体现,但当出现胎动不安时,就意味着胎儿在宫内的状态可能受到了一定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理。

2. 危害

如果胎动不安的状况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堕胎、小产等严重后果,导致妊娠终止,这对准妈妈的身心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无论是身体上经历流产后的恢复过程,还是心理上承受失去胎儿的痛苦,都是难以承受之重。所以,一旦发现有胎动不安的迹象,积极应对至关重要。

二、中医对胎动不安成因的认识

1. 气血虚弱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以及孕育胎儿的重要物质基础。女性在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气血来滋养,如果准妈妈本身气血虚弱,比如孕前就体质欠佳、脾胃虚弱,或者孕期因孕吐等反应严重,饮食摄入不足,导致气血生化无源,那么就难以充分供给胎儿所需,使得胞宫失养,容易出现胎动不安的情况。

2. 肾虚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对于女性的孕育有着关键作用。孕期若准妈妈先天肾气不足,或者因房劳过度、多次流产等损伤了肾气,就会导致肾虚。肾虚则冲任不固,胞胎失于系养,从而引发胎动不安,常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伴随症状,这些都是肾虚在身体上的外在表现。

3. 血热

在孕期,若准妈妈情绪过激,郁而化火,或者过食辛辣、温热等刺激性食物,容易内生火热之邪,导致血热。血热则会扰动胎气,使血行加速,胞宫脉络受损,出现胎动不安,往往会有阴道出血、血色鲜红等表现,同时可能伴随心烦、口干等症状,反映出体内血热的状态。

4. 外伤

孕期如果准妈妈不慎受到外力撞击,比如摔倒、碰撞等,会直接损伤胞宫及冲任,使气血紊乱,胎气受损,进而引发胎动不安,这种情况通常是突然发生,且有明确的外伤史作为诱因。

三、中医守护应对胎动不安的方法

1. 中药调理

根据不同的成因,中医师会进行辨证论治来开具合适的方剂。

对于气血虚弱型的胎动不安,常用的方剂有胎元饮。方中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熟地、当归养血滋阴,杜仲、芍药补肾安胎,陈皮理气和中,诸药合用,能起到益气养血、固肾安胎的作用,使气血充足,胞宫得以滋养,胎儿安稳。一般需按照医嘱按时煎服,每日一剂,分多次服用,具体疗程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而定。

若是肾虚型胎动不安,寿胎丸是经典的方剂选择。菟丝子补肾益精,桑寄生、续断补肝肾、固冲任,阿胶养血止血,四药配伍,可增强肾气,稳固冲任,系养胞胎,有效改善因肾虚导致的胎动不安症状。服用时同样要严格遵循医嘱,根据孕妇的体质和症状轻重来调整剂量和服用时长。

在血热型胎动不安的情况下,保阴煎常被应用。生地黄、熟地黄清热凉血,芍药、山药滋阴养血,续断、黄芩、黄柏清热安胎,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起到清热凉血、养血安胎的作用,能缓解因血热而扰动胎气的问题,让胎动恢复正常,减少出血等症状。

而对于外伤引起的胎动不安,需在辨证基础上加用一些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固护胎气,避免因用药过于峻猛而损伤胎儿,具体方剂要根据孕妇受伤的具体情况由专业中医师谨慎斟酌开具。

2. 饮食调养

气血虚弱的准妈妈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益气养血功效的食物,比如红枣、桂圆、山药等。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可熬粥或者直接食用;桂圆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适量煮汤饮用;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可做成山药羹等。这些食物通过日常饮食的方式,慢慢补充气血,辅助改善胎动不安的状况。

肾虚的孕妇可适当进食黑芝麻、核桃等食物,黑芝麻能补肝肾、益精血,核桃补肾固精,将它们加入日常饮食中,如做成芝麻糊、核桃粥等,有助于增强肾气,稳固胞胎,对胎动不安起到一定的调养作用。

对于血热型的孕妇,饮食要偏向清淡,多吃些绿叶蔬菜、苦瓜、冬瓜等清热凉血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温热、油腻的食物,以防加重体内的血热情况,进一步影响胎气。

3. 穴位按摩

足三里穴是常用的保健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按摩足三里穴可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脾胃功能强健了,气血生化有源,有助于滋养胎儿,缓解胎动不安。准妈妈可每天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该穴位,每次按揉 3 - 5 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 1 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按摩此穴可疏肝理气,调节情绪,对于因情绪因素导致的胎动不安有一定缓解作用。操作时,用手指点按,力度适中,每次按揉 2 - 3 分钟即可。

还有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它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按摩三阴交穴能调节三阴经气血,起到健脾、益肾、养肝的功效,对于胎动不安的多种成因都有辅助调理作用,按揉时两侧穴位都要进行,每次按揉 2 - 3 分钟左右。

4. 情志调节

中医非常重视情志对于身体的影响,尤其是在孕期。准妈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至关重要,因为情绪过激,无论是过度的喜悦、悲伤还是愤怒等,都可能化火生热,扰动胎气,加重胎动不安的状况。家人要给予准妈妈充分的关心和陪伴,准妈妈自己也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阅读轻松的书籍、散步等方式来舒缓情绪,让心境平和,胎气自然也能更加安稳。

总之,中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方法,时刻守护在准妈妈身边,在面对胎动不安状况时,只要合理运用这些方法,遵循专业指导,就能平稳应对,让孕期顺利度过,迎来健康可爱的宝宝诞生。

(朱文芳 安阳市中医院 妇产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