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常被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发生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时常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残疾甚至死亡。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及时识别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并采取相应措施至关重要,能够挽救生命,减少长期的功能损伤。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急性期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识别和应对脑卒中风险。
一、脑卒中的早期症状
1. 突发性头晕
突发性头晕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感到自己或周围的物体在旋转,导致失去平衡、倾斜,甚至感觉站立不稳。这种头晕感与普通的眩晕不同,往往突然出现,且伴随其他症状。如果感觉到这种突如其来的头晕,尤其是在无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应高度警惕。
2. 肢体麻木无力
脑卒中患者常常出现一侧肢体的麻木或无力,尤其是一侧面部或手脚。患者可能会觉得一侧手臂或腿部活动僵硬无力,甚至出现舌麻、唇麻等症状。这种现象提示大脑某部分可能因为血液供应不足而受损,是脑卒中的典型表现。
3. 言语表达障碍
言语表达障碍是另一常见的症状,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言语含糊不清,甚至完全无法表达意思。一些患者也可能会发现自己突然听不懂他人说的话。言语的变化常常与脑部特定区域的损害有关,及时识别这一症状对于早就诊至关重要。
4. 剧烈头痛
患者可能会经历一种突发的、剧烈的头痛,并伴随头晕、头昏等情况。某些情况下,剧烈的头痛可能是脑卒中的信号之一,尤其是如果伴随其他症状时,可能意味着存在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
5. 跌倒与平衡障碍
由于脑部功能受损,脑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失去平衡的情况,进而导致意外跌倒或晕倒。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可能会感到行走不稳,甚至摔倒,这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的影响。监测并保持对这些信号的关注非常重要。
二、早就诊、早治疗的必要性
一旦识别出以上症状,应立刻采取行动。脑卒中是一种时间敏感的疾病,及早就诊能大大降低残疾和死亡的风险。调查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在症状出现后3到4小时内接受治疗的效果最佳,这一时间窗被称为“黄金时间”。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应牢记:
及时拨打紧急救援电话。如果自己或者身边的人出现脑卒中症状,务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疗帮助,尽量不要自己驾驶前往医院。
记录症状时间。在等待救援时,务必记录下症状出现的确切时间,以便医生在后续治疗中参考。
避免延误就医。许多患者因被误认为是疲劳或其他无关症状而延误就医,导致加重病情。切忌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症状会自行好转。
三、脑卒中的急性期管理
一旦进入医院,医生会尽快进行评估与治疗。脑卒中的急性期管理关键在于及时和准确的治疗。以下是主要的急性期管理措施:
1. 医学评估
医生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来确定脑卒中的类型(缺血性或出血性),并评估受损区域的严重程度。同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也会进行全面监测。这些评估对治疗计划的制定至关重要。
2. 药物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院会酌情给予溶栓药物,如阿司匹林或rtPA(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以恢复脑部的血液供应。溶栓治疗必须在症状出现后4.5小时内进行,超出此时间窗则可能面临出血风险。
出血性脑卒中:对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来减轻颅内压力,控制或者清除出血。同时,有必要控制高血压等可能加重出血的因素。
3. 支持性治疗
患者可能需要住院观察,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辅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营养支持等。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得到最佳支持。
四、康复与预防措施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早期预防与干预手段至关重要。关注生活方式和健康习惯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减少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摄入,多摄入水果、蔬菜和全谷物,保持营养均衡。
适度锻炼: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长时间的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是推荐标准。
定期体检: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定期检查身体状况,监测并控制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非常重要。
戒烟限酒:烟草与酒精消费均是增加脑卒中风险的重要因素,积极戒烟和限制饮酒能有效降低患病几率。
结语
脑卒中是一种急需快速处理的疾病,识别早期症状并及时就医是关键。通过了解突发性头晕、肢体麻木、言语障碍、剧烈头痛及跌倒等症状,我们可以在关键时刻果断行动,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刘银芳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