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场上,我们常常能看到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姿,尽情挥洒汗水。可有时候,意外却会突然降临,其中跟腱断裂就是一种让运动员乃至普通运动爱好者都颇为忌惮的运动损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跟腱断裂,以及患者从受伤到康复的这段特别旅程。
一、什么是跟腱
跟腱,位于我们小腿后方,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之一,它就像一根坚韧的绳索,连接着小腿后方的肌肉和脚跟骨。当我们踮脚尖、跳跃、奔跑时,跟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们完成这些动作,并且承受着巨大的力量。正常情况下,跟腱能够承受很大的拉力,保证我们的日常活动和运动。然而,当跟腱承受的力量超过它的极限时,悲剧就可能发生——跟腱断裂。
二、跟腱为何会断裂
跟腱断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运动是主要的诱发因素。在篮球、羽毛球、网球等需要频繁起跳、急停、变向的运动中,跟腱需要瞬间承受巨大的张力。比如篮球比赛中,球员高高跃起投篮或争抢篮板,落地时如果姿势不当,跟腱就可能受到过度的牵拉而断裂。另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跟腱的弹性和强度会逐渐下降,30 - 50岁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发生跟腱断裂。还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像糖尿病、痛风等,会影响跟腱的血液供应和质量,使其变得脆弱,增加断裂的风险。此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能与跟腱断裂有关。
三、跟腱断裂有哪些症状
当跟腱断裂发生时,患者往往会突然感觉足跟后方像被人重重踢了一脚,随后出现剧烈疼痛。这种疼痛通常非常明显,让人难以忍受。同时,受伤部位会迅速肿胀,皮肤表面可能会出现淤血、青紫的现象。在行走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无力,无法正常踮脚尖,严重影响行动能力。有些患者还会发现,受伤一侧的脚踝活动范围变小,且有明显的松弛感。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很有可能是发生了跟腱断裂,需要及时就医。
四、跟腱断裂如何治疗
1、手术治疗
对于大多数跟腱断裂患者来说,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式。手术的目的是将断裂的跟腱重新缝合在一起,恢复其连续性。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和固定材料。一般来说,术后需要用石膏或支具将踝关节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以帮助跟腱愈合。手术治疗能够更准确地对合断裂的跟腱,有利于恢复跟腱的强度和功能,但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
2、保守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比如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或者断裂程度较轻时,医生可能会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踝关节,让跟腱在制动的状态下自然愈合。在固定期间,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避免受伤部位的活动,以保证跟腱能够顺利愈合。保守治疗相对手术治疗来说,风险较小,但恢复时间可能会更长,而且愈合后的跟腱强度可能不如手术治疗的效果。
五、漫长的康复之路
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跟腱断裂后的康复都是一个漫长而关键的过程。
1、早期阶段(术后或固定后1 - 6周)
这个阶段主要是让跟腱初步愈合,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保持踝关节的固定。在固定期间,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等长收缩练习,也就是在不活动关节的情况下,收缩小腿肌肉,这样可以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要注意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2、中期阶段(术后或固定后6 - 12周)
当跟腱有了一定的愈合强度后,就可以开始逐渐进行踝关节的活动度训练。比如,在医生的指导下,缓慢地进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还可以进行一些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以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和不适,但要坚持按照康复计划进行训练。
3、后期阶段(术后或固定后12周以后)
在这个阶段,跟腱已经基本愈合,主要的任务是恢复跟腱的力量和功能。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提踵练习,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重量。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功能性训练,如慢跑、跳跃等,为恢复正常的运动和生活做准备。但要注意,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跟腱再次损伤。
4、康复后的注意事项
即使跟腱已经康复,患者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也需要格外注意。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踝关节和小腿肌肉,降低受伤的风险。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和装备,避免在过硬或不平整的地面上运动。运动时要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技巧,避免突然的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跟腱断裂虽然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运动损伤,但只要及时治疗,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大多数患者都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和运动能力。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能够对跟腱断裂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运动中做好预防措施,保护好自己的跟腱。
(明晓锋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足踝外三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