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脑血管疾病:隐匿在黑夜的“健康杀手”
脑血管疾病,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杀手”,随时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发起致命一击。尤其是在夜间,人体处于相对放松的生理状态,一些潜在的脑血管问题更容易趁虚而入,引发诸如急性脑梗死、脑出血等危急状况。这些疾病一旦发作,病情往往进展迅速,若得不到及时救治,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而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作为现代医学对抗这类病魔的有力武器,在白天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但当夜幕降临,面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无论是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面临着一系列特殊的挑战。了解这些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对于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二、夜间突发状况一:术后再出血风险
(一)为何夜间易发生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再出血风险,而夜间似乎成了这一风险的“高发时段”。一方面,夜间人体的血压调节机制相对白天更为复杂,血压容易出现波动。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对于刚接受介入治疗、血管壁尚有损伤的患者来说,脆弱的血管部位承受不住压力,就可能再次破裂出血。另一方面,夜晚人体的凝血功能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凝血因子的活性在某些时段可能降低,使得止血过程变得相对迟缓,增加了出血的几率。
(二)发现与应对之道
患者家属在夜间护理时,要格外留意患者的状态。若发现患者原本平稳的状态突然出现头痛加剧、躁动不安、频繁呕吐,甚至意识不清等症状,很可能是再出血的征兆。此时,务必第一时间呼叫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接到通知后,会迅速携带必要的设备奔赴病房。首先,通过快速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初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紧接着,安排紧急头颅CT检查,以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一旦确诊再出血,若出血量较小,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使用止血药物、调控血压等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出血量较大,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可能需要立即进行二次介入手术或开颅手术,以清除血肿、止血救命。
三、夜间突发状况二:脑血管痉挛引发剧痛
(一)痉挛的诱发因素
脑血管痉挛也是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常见的夜间突发问题。手术过程中的器械刺激、术后血管内残留的血液成分变化等,都可能诱发脑血管痉挛。而在夜间,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变,使得血管更容易处于收缩状态,进一步加剧痉挛的发生。
(二)症状识别与缓解
患者在夜间突然感到头部剧烈疼痛,仿佛脑袋被紧紧箍住一般,同时可能伴有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这大概率是脑血管痉挛来袭。家属发现后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通常会先给患者使用解痉药物,如尼莫地平。这类药物能够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有效缓解痉挛。给药方式多样,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静脉滴注快速起效,或口服维持药效。同时,会调整患者的体位,尽量让患者处于舒适、放松的状态,减少外界因素对脑血管的刺激。此外,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确保解痉过程平稳、安全,避免因血压骤降等情况引发新的问题。
四、夜间突发状况三:穿刺部位并发症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
介入治疗大多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进入血管,夜间这些穿刺部位也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穿刺部位出血,可能是由于患者夜间不自觉地挪动身体,使压迫止血的纱布或绷带移位,导致血管穿刺点再次出血;还有可能出现穿刺部位血肿,这既与出血有关,也可能是术后局部凝血异常或患者自身凝血功能较差所致。
(二)处理措施
家属如果发现穿刺部位的纱布有渗血现象,或者看到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出现肿胀、淤青,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赶到后,首先会重新评估出血情况,对于轻微渗血,会小心调整压迫止血的力度和位置,确保出血停止。若出血较多或已形成血肿,可能需要重新进行加压包扎,必要时采取冷敷等措施,减少出血和肿胀。同时,会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抗凝药物的使用剂量,防止出血进一步恶化。在处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避免因关注局部而忽视了患者整体的生命体征变化。
五、夜间突发状况四:急性脑梗死复发
(一)复发的潜在因素
尽管接受了介入治疗,但一些脑血管疾病患者仍存在急性脑梗死复发的风险,夜间尤其需要警惕。这可能是因为夜间人体血流速度相对较慢,血液黏稠度容易升高,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此外,患者术后的基础疾病管理不佳,如高血压、高血脂未得到有效控制,也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增加脑梗死复发的几率。
(二)紧急救治流程
当患者在夜间出现一侧肢体突然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甚至意识丧失等典型脑梗死症状时,家属必须争分夺秒拨打急救电话。
急救人员到达后,会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启动急诊绿色通道。医生首先进行快速的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排除脑出血等禁忌证后,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复发,且符合介入治疗条件,会立即将患者送往介入手术室。在手术中,通过导管技术将血栓抽吸或溶解,恢复脑部血管通畅,最大限度减少脑组织损伤。整个过程如同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每一秒都关乎患者的生死存亡和康复预后。
六、夜间守护防线:医护协同与患者配合
面对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的夜间突发状况,构建一道坚固的守护防线至关重要。医护人员方面,医院通常会安排经验丰富的值班医生和护士,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准确判断病情、采取有效措施。同时,各科室之间保持紧密协作,如影像科、检验科等随时待命,为快速诊断提供支持。
患者及家属这边,术前要充分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及应对方法,术后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嘱咐进行护理。夜间护理时,保持警觉,细心观察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呼叫,与医护人员携手共筑守护生命的坚实壁垒。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的夜间,虽然充满挑战,但只要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齐心协力,熟知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之策,就能在黑暗中点亮希望之光,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助力他们战胜病魔,走向康复。
(杨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放射介入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