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医揭秘慢性咳嗽之谜,从根源调养,恢复肺气

2024-09-17 15:4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慢性咳嗽,这一困扰着无数人的常见症状,往往因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而令人苦恼不已。在现代医学的视角下,慢性咳嗽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哮喘、胃食管反流病、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慢性支气管炎等,治疗手段多样但往往侧重于症状控制。而在中医理论中,慢性咳嗽的根源则被视为人体内外环境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强调从整体出发,调和阴阳,恢复机体的自然平衡。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揭秘慢性咳嗽之谜,探讨如何从根源调养,恢复肺气。

一、中医对慢性咳嗽的认识

中医将咳嗽视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认为咳嗽的发生与肺的功能密切相关。《黄帝内经》有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指出了咳嗽虽责之于肺,但根源可能涉及多个脏腑。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多因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侵袭肺卫所致;内伤咳嗽则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如脾虚生痰、肝火犯肺、肾不纳气等引起。

二、慢性咳嗽的中医病因病机

肺气虚弱:长期咳嗽耗伤肺气,导致肺气虚弱,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易感受外邪,形成恶性循环。

痰湿阻肺:脾胃功能失调,运化水湿能力下降,痰湿内生,上阻肺络,引起咳嗽痰多。

肝火犯肺: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逆犯肺,灼伤肺津,导致咳嗽咽干。

肾不纳气:肾气亏虚,不能纳气归元,气逆于上,表现为咳嗽喘息,尤以夜间为重。

三、从根源调养,恢复肺气

1. 调理肺气,增强体质

补益肺气:选用黄芪、党参、太子参等益气药物,增强肺脏功能,提高抗邪能力。

宣肺止咳:对于外感咳嗽,初期宜宣肺解表,如麻黄、杏仁、桔梗等,使邪从表解。

2. 健脾化湿,祛痰止咳

健脾和胃:使用白术、茯苓、山药等健脾药物,改善脾胃功能,减少痰湿生成。

化痰止咳:如半夏、陈皮、贝母等,能燥湿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痰湿阻肺型咳嗽。

3. 疏肝解郁,清肝润肺

疏肝理气:柴胡、郁金、香附等疏肝解郁,调和气机,防止肝气郁结化火。

清肝润肺:桑叶、菊花、枇杷叶等清肝明目,润肺止咳,适用于肝火犯肺型咳嗽。

4. 补肾纳气,固本培元

补肾益气: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补肾填精,增强肾气,有助于纳气归元。

纳气平喘:蛤蚧、沉香、磁石等重镇纳气,适用于肾不纳气型咳嗽喘息。

四、生活调养与预防

饮食调养:避免过食生冷、油腻、辛辣之物,适量食用梨、百合、银耳等润肺食物。

情绪管理: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肝气郁结。

适量运动: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养生功法,有助于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环境适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雾、粉尘刺激,注意季节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五、结语

慢性咳嗽虽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医治疗慢性咳嗽,不仅关注症状本身,更重视从根源上调理,恢复机体的自然平衡。通过辨证施治,结合生活调养,可以有效缓解咳嗽症状,增强体质,预防复发。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化,需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现代社会,将中医的智慧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或许能为慢性咳嗽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与康复之路。

(黄云义 南阳市中心医院 中医科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