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
突然心慌、手抖,像触电一样?
眼前发黑,感觉世界都在摇晃?
明明刚吃过饭,却还是饿到发慌,浑身无力?
小心!这可能是低血糖发出的严重警告!低血糖,就像身体突然“断电”,大脑严重缺糖,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昏迷、抽搐、甚至危及生命!别以为只有糖尿病人才会低血糖!过度节食减肥、剧烈运动、某些药物(如磺脲类、胰岛素等)都可能让你遭遇这场“甜蜜的危机”!
今天,我们不说教条,只讲最实用、最关键的——低血糖突发急救指南!
一、何为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血浆中葡萄糖水平下降,低于正常范围。对于非糖尿病患者,成人血糖低于2.8mmol/L时,即可诊断为低血糖。而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值低于3.9mmol/L时,即可视为低血糖。
当出现低血糖时,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头晕、乏力、出汗等。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低血糖可能导致意识丧失、癫痫发作甚至死亡。因此,学会低血糖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可以在关键时刻拯救生命。
二、什么情况容易发生低血糖?
饥饿、摄入不足和剧烈运动后容易发生低血糖,而通常情况下易患低血糖的人群是糖尿病患者,尤其是 1 型糖尿病患者,2 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也容易发生低血糖。此外,除了肝、肾功能下降等疾病原因容易引发低血糖外,还要警惕以下因素:
1.餐后 2~4 小时
尤其是进食过多的高糖饮食后,机体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大量糖分,通过自身调节,分泌释放过多胰岛素,而产生降糖作用。
2.大量饮酒
尤其是在空腹或饥饿状态下大量饮酒,容易引发低血糖。因为此种情况下,肝脏糖原储备不足,需要动员机体的脂肪和蛋白质,此时大量的酒精有抑制肝脏将脂肪和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的作用,所以机体就会发出低血糖的求救信号。
3.夜间低血糖
好发时段是凌晨 12 点至 2 点之间,患者很容易盗汗、做噩梦,晨起会感觉睡眠质量低,常伴头痛和疲劳感。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警报”通常是噩梦的开始。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可做 24 小时动态血糖监测。
4.老年人群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较弱,有时出现心悸、头晕等低血糖症状时,还常被认为是冠心病、高血压而被忽视。如果类似低血糖症状反复发作,机体会逐渐适应,有可能就不再发出预警,长此以往,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最后可能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迅速陷入昏迷状态。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关注避免发生低血糖。
5.降糖药物
降糖药物的使用也是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胰岛素和磺脲类降糖药物(如格列苯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低血糖。其他降糖药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和阿卡波糖等单用时一般不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更换药物或增减药物剂量时一定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低血糖如何分级?
1 级低血糖:血糖 < 3.9 mmol/L,且 ≥ 3.0 mmol/L。此时患者出现自主神经症状,患者可以自我处理;
2 级低血糖:血糖 < 3.0 mmol/L,出现自主神经症状和神经性低血糖症状,大部分患者可以自我处理;
3 级低血糖:需要他人帮助治疗的严重事件,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但没有特定血糖界限,往往导致患者预后不佳。
四、低血糖的“3步救命法”你知道吗?
引发低血糖的原因有多种,但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其急救原则是一致的,即保障休息并补充糖分、测血糖、前往医院急救。这包括3个步骤:
第1步:保障休息并补充糖分。
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应立刻停止劳作,坐下或者躺下休息非常重要。症状较轻的患者,进食15克糖或2-5个葡萄糖片或一杯橙汁,即可纠正低血糖。需要注意的是,不少糖尿病患者担心吃糖后血糖会升高,便不敢吃,这是很危险的。因为低血糖得不到及时纠正,可能引起脑损伤,对于老年患者影响更大。
第2步:测血糖。
15分钟后测血糖,看血糖数值是否正常。
第3步:前往医院急救。
血糖值如果还是<3.9mmol/L,要重复第1步,并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生帮助。如果患者出现昏迷或者意识模糊,难以自行进食,应迅速送往医院,为其静脉推注或者滴注葡萄糖,并采取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通常经过急救,症状可迅速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在低血糖得到纠正后,应进一步查找低血糖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再次发生。例如,糖尿病患者应合理调整胰岛素和口服药物的剂量,避免药物过量;同时应定时定量进食,避免少食、不食或延迟进食;适量运动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低血糖猛于虎,不能轻视!所以,了解并掌握低血糖的急救措施,不仅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还可以帮助管理低血糖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刘禹 河南省中医院 急诊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