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各类疾病也容易找上门来。在众多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中,脑小血管病较为常见,它就像隐匿在暗处的“健康杀手”,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大脑健康。了解脑小血管病,并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对老年人来说至关重要。
一、认识脑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是指由多种原因导致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受累的一组疾病。别看它名字里有“小”字,危害却不容小觑。它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大约2/3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小血管病变。而且,脑小血管病与脑中风和血管性痴呆关系密切,大约20%的缺血性卒中和45%的血管性痴呆都源于它,是导致老年人认知障碍和痴呆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症状表现来看,脑小血管病较为隐匿,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很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下降等,这也是血管性痴呆的典型表现;有的人会反复出现小卒中,导致累积性神经损伤;还有些患者会出现日常功能下降,逐渐失去独立生活能力,需要长期护理。另外,一些老年人常出现的头晕、头痛、失眠和焦虑等症状,也可能与脑小血管病有关。
目前,脑小血管病主要依靠磁共振成像(MRI)来诊断,当检查报告中出现多发性腔梗、脑白质病变、脑萎缩、微出血等字样时,就可能提示患有脑小血管病。
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脑小血管病最重要的可控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微血管稀疏,损伤脑微血管内皮功能,破坏血脑屏障,促进神经炎症和淀粉样病变恶化,进而引发脑小血管病变,如脑白质损伤、脑微出血等,大大增加认知障碍风险。需要注意的是,血压管理虽然重要,但降压标准须因人而异,过度降压可能反而加速脑白质损伤和认知功能衰退。
2.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高脂肪、高糖饮食,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都会使血压水平和脑卒中风险持续增加,还会增加罹患痴呆的概率。长期高盐、高脂肪、高糖饮食会改变大脑回路,让人产生依赖行为,增加饮食控制的难度;酒精则会影响海马体和前额叶皮质,损伤记忆、情感和决策等行为,即便停止饮酒6周,神经元活动所受影响仍然持续。
3.其他因素: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阻塞性呼吸暂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慢性炎症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等,也都是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三、防治妙招
(一)生活方式调整
1.健康饮食:遵循“三减饮食”原则,减少盐、油、糖的摄入。多吃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物、坚果和橄榄油的地中海饮食,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健康脂肪,有助于降低血脂、控制血压,保护心脑血管。例如,每天保证摄入500克左右的蔬菜,200-350克的水果;用橄榄油代替部分动物油来烹饪。
2.适度运动:定期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运动能够促使血液中的抗炎因子进入大脑,靶向保护脑血管系统,减少神经炎症,改善记忆力。老年人可以选择在天气较好的下午或傍晚,到户外散步30-60分钟,也可以参加社区组织的太极拳课程。
3.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对血管造成损害,增加脑小血管病的发病风险。老年人应尽量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饮酒要适量,男性每天饮用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75毫升、高度白酒50毫升。
4.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维持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老年人可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晚上10点到11点之间上床睡觉,早上6点到7点左右起床。
(二)控制基础疾病
1.血压管理: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来说,老年人的血压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至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mmHg左右,但具体要根据个人情况,由医生制定个性化的降压方案。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记录血压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血糖、血脂控制: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高脂血症患者则需要遵循低脂饮食原则,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血管斑块形成。
3.定期体检: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脑部影像学检查(如MRI)等,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检。
(三)药物治疗与康复干预
1.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比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以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用于调节血脂、稳定斑块;扩张血管药物(如前列地尔、尼莫地平)有助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
2.康复治疗:对于已经出现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认知训练可以通过记忆游戏、拼图、阅读等方式,锻炼大脑功能;运动疗法则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肢体的康复训练,提高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言语疗法帮助改善言语表达和理解能力。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与坚持。
脑小血管病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生活方式、基础疾病控制到药物治疗与康复干预,全方位呵护大脑健康,就能降低发病风险,延缓病情进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拥有健康、美好的晚年生活。
(王羽蓁 永城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