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抗生素使用误区:科学用药,避免滥用与抗药性

2024-12-13 18:5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抗生素是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挽救了无数生命,使许多曾经致命的感染性疾病变得可治可控。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滥用和误用问题日益严重,导致细菌耐药性(抗药性)迅速上升,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威胁。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抗生素耐药性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十大健康威胁之一。本文将从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常见使用误区、耐药性的危害以及科学用药的建议等方面,全面解析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与抗药性。

一、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与分类

1.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抗生素通过以下方式抑制或杀灭细菌:

破坏细菌细胞壁‌:如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细菌失去保护屏障而死亡。

抑制蛋白质合成‌:如四环素类抗生素,阻止细菌生长和繁殖。

干扰核酸合成‌:如喹诺酮类抗生素,抑制细菌DNA复制。

破坏细胞膜功能‌:如多粘菌素类抗生素,导致细菌内容物泄漏。

2. 抗生素的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抗菌谱,抗生素可分为以下几类:

广谱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对多种细菌有效。

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G,主要针对特定细菌。

杀菌性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直接杀死细菌。

抑菌性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抑制细菌生长。

二、抗生素使用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抗生素是“万能药”

许多人认为抗生素可以治疗所有感染,但实际上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对病毒、真菌或寄生虫感染无效。

误区二:感冒发烧就要用抗生素

感冒和流感大多由病毒引起,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增加副作用和耐药性风险。

误区三:症状消失就停药

提前停药可能导致细菌未被彻底清除,增加复发和耐药性风险。

误区四:随意更换或联合使用抗生素

不遵医嘱随意更换或联合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疗效降低或副作用增加。

误区五:抗生素越贵越好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病原菌类型和药物敏感性,而非价格高低。

三、抗生素耐药性的危害

抗生素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能力,导致药物失效。其危害包括:

1. 治疗难度增加

耐药性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更强效、更昂贵的抗生素,甚至可能无药可治。

2. 医疗成本上升

耐药性感染的治疗费用显著增加,给患者和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

3. 公共卫生威胁

耐药性细菌可通过人际传播、食物链或环境传播,导致大规模感染。

4. 手术和化疗风险增加

抗生素是手术和化疗的重要支持手段,耐药性增加可能导致这些治疗无法进行。

四、科学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1. 明确适应症

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需使用抗生素。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手足口病等,无需使用抗生素。

2. 遵医嘱用药

剂量与疗程‌:严格按照医生处方用药,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药物选择‌:根据病原菌类型和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抗生素,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3. 避免滥用与误用

不自行购买抗生素‌:抗生素属于处方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不随意分享抗生素‌:不同感染类型和患者情况不同,抗生素不可通用。

4. 加强监测与教育

监测耐药性‌:医疗机构应定期监测细菌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

公众教育‌:普及抗生素知识,提高公众对耐药性的认识。

5. 支持新药研发

鼓励创新‌:支持新型抗生素和替代疗法的研发,应对耐药性挑战。

五、抗生素使用的特殊注意事项

1. 儿童与孕妇

儿童和孕妇使用抗生素需特别谨慎,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

2. 老年人

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下降,需调整剂量,避免药物蓄积。

3. 过敏体质

使用抗生素前应询问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4. 长期用药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需补充益生菌或调整饮食。

六、总结

抗生素是宝贵的医疗资源,但滥用和误用正在加速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通过明确适应症、遵医嘱用药、避免滥用和加强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减少抗生素耐药性,保护这一重要药物的有效性。

(李海霞 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药学部)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