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眼睛“罢工”前的预警:聊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025-01-16 09:5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身体的细微照顾,尤其是那些看似不显眼却至关重要的器官——比如眼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与眼睛健康息息相关的话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这不仅是糖尿病患者需要警惕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关心自身健康的人应该了解的知识。

一、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单来说,就是糖尿病引发的一种眼部并发症。由于长期的高血糖状态,视网膜上的微血管受到损害,导致血管渗漏、出血,甚至形成异常的新生血管。这些变化会逐步影响视力,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糖网病已成为工作年龄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生活质量造成巨大影响。

二、病因与危险因素

1、糖网病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

(1)高血糖:长期的高血糖状态是糖网病发生的罪魁祸首。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引发一系列病变。

(2)病程长:糖尿病病史越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越高。研究显示,患有糖尿病15年以上的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性超过60%。

(3)高血压与高血脂:这两个因素也会加重视网膜血管的损伤,加速病变进程。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史的人,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4)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体内代谢废物积累,这些废物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眼睛并损害视网膜。

2、临床表现

糖网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变的进展,一系列症状会逐渐显现:

(1)视力模糊: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视力逐渐下降,难以看清细节。

(2)视物变形:看东西时形状扭曲或变形,可能是视网膜水肿或黄斑病变引起的。

(3)视野缺损:视野中出现暗点或盲点,影响视觉范围。

(4)眼前黑影:患者可能会看到眼前有黑影飘动,这是视网膜血管破裂或渗漏的迹象。

(5)眼压升高:糖网病可能导致眼压升高,引发青光眼,进一步损害视神经。

(6)眼红胀痛:这可能是视网膜炎症或感染的表现。

3、诊断方法

糖网病的诊断需要专业的眼科检查。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

(1)眼底检查:通过散瞳检查眼底,观察视网膜的状态。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提供视网膜的高分辨率影像,检测视网膜的微细结构变化。

(3)荧光血管造影(FFA):通过注射荧光染料,拍摄视网膜血管的照片,帮助确定血管的损伤和渗漏情况。

4、病变阶段

糖网病一般分为非增殖性和增殖性两个阶段:

(1)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这是早期阶段,视网膜血管发生微小动脉瘤、出血和渗出。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2)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这是严重阶段,视网膜缺氧导致新生血管的形成。新生血管脆弱易破裂,可能引起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视力。

5、治疗与管理

糖网病的治疗和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旨在减缓病变进展、保护视力。

(1)控制血糖:这是治疗和预防糖网病的关键。患者需遵循医生指导,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药物治疗:在非增殖期,药物主要用于改善视网膜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视网膜水肿。营养神经药物也有助于促进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修复。

(3)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变进展,保护视力。它适用于中、重度患者,尤其是进入增殖期但尚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或严重玻璃体积血的患者。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离,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玻璃体切割术或全视网膜光凝术。

6、预防措施

预防糖网病,关键在于控制好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并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1)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这些都有助于改善血液流通速度,减轻血管负担。

(2)定期监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确保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3)眼科检查: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早发现病变迹象。即使视力没有下降,也应坚持检查,因为病变程度的高低与视力没有直接关系。

糖网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积极预防和治疗,就能有效降低其发生和发展的风险。记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保护好它们,就是保护好我们观察这个美好世界的权利。让我们从日常做起,关爱眼睛健康,远离糖网病的威胁。

(武志鹏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