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肠胃总是闹别扭?这些护胃小妙招快收藏

2025-01-28 18:5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肠胃,如同人体的“第二大脑”,默默承担着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出废物的重任。一旦肠胃闹起“别扭”,不仅会带来诸如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长期以往,还可能引发胃炎、胃溃疡甚至更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今天,就为大家送上一系列实用的护胃小妙招,助你悉心呵护肠胃健康。

一、饮食规律:肠胃健康的基石

规律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肠胃的正常节律。肠胃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按照一定的生物钟进行工作。定时定量进食,能让肠胃在固定的时间分泌消化液,更好地完成消化任务。如果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肠胃就会陷入混乱,无法正常工作。比如,胃酸在该分泌的时候没有食物可供消化,就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痛。建议大家每天尽量保持三餐定时,早餐在7 - 9点,午餐在11 - 13点,晚餐在17 - 19点,每餐七八分饱为宜,避免暴饮暴食。

二、合理搭配:给肠胃“均衡营养”

食物的种类丰富、营养均衡是护胃的关键。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预防便秘。像西兰花、菠菜、苹果、香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素,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制品等,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但要注意,避免过多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肠胃负担,引发胃酸分泌过多、胃痛、胃胀等不适。

三、细嚼慢咽:减轻肠胃“工作压力”

吃饭速度太快是很多人的不良习惯,这会让大量未充分咀嚼的食物进入肠胃,增加肠胃的消化负担。细嚼慢咽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初步消化食物,减轻肠胃的消化压力。而且,充分咀嚼还能让大脑及时接收到饱腹感信号,避免进食过量。建议大家每口食物咀嚼15 - 20次,一顿饭用时20 - 30分钟。这样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更好地享受食物的美味。

四、胃部保暖:给肠胃“温暖呵护”

胃部对温度较为敏感,着凉后容易引起胃肠道痉挛性收缩,导致胃痛、胃胀、腹泻等不适。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根据天气及时增添衣物,夜晚睡觉时盖好被子,避免腹部着凉。平时也可以多喝一些温水,既能暖胃,又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

五、适度运动:为肠胃“加油助力”

生命在于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肠胃健康同样重要。运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像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有氧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运动频率和强度。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饭后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最好休息1 - 2小时后再运动,以免影响消化。

六、情绪调节:为肠胃“排忧解难”

你知道吗?情绪与肠胃健康密切相关。长期的焦虑、紧张、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肠胃的调节,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当我们情绪不好时,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胃痛、胃胀等症状。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对于护胃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旅游、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让肠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工作。

七、充足睡眠:为肠胃“修复充电”

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和调整的重要时间,对于肠胃健康也不例外。在睡眠过程中,肠胃蠕动会相对减缓,进入休息和修复状态。如果长期熬夜,肠胃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影响其正常功能,导致消化能力下降。建议大家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以免蓝光刺激影响睡眠质量。可以喝一杯温牛奶、泡个热水澡、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放松身心,更快进入睡眠状态。

八、慎用药物:避免肠胃“雪上加霜”

许多药物对肠胃都有一定的刺激性,长期或不当使用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比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激素等。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按照正确的剂量和疗程服用。如果需要长期服用某些对肠胃有刺激的药物,可同时服用一些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以减少药物对肠胃的损害。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肠胃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肠胃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悉心呵护。遵循这些护胃小妙招,从饮食、生活习惯、情绪调节等多方面入手,让肠胃告别“别扭”,保持健康状态。只有肠胃好了,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美食,拥有充沛的精力去迎接生活的挑战,享受健康美好的人生。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为自己的肠胃健康负责!

(潘银良 鹿邑真源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