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是一种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严重胰腺疾病,除了胰腺本身受累外,还可能引发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循环功能障碍等全身多脏器功能损害,如同火势蔓延波及周围区域。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帮助其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关键。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重症胰腺炎护理的实用小妙招,助力肠胃“灭火”。
病情监测:精准把握病情动态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是重症胰腺炎护理的基础。需持续关注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例如,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感染,血压下降可能预示休克风险。同时,要仔细观察患者腹痛、腹胀的程度、范围等变化,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加重或缓解情况。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这能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若出入量不平衡,可能影响患者体内液体平衡,进而影响病情恢复。
饮食护理:合理调控肠胃负担
在急性期,患者必须严格禁食禁水,以减少胰液分泌,减轻胰腺负担,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待病情稳定后,可根据医嘱逐渐恢复饮食。恢复饮食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从少量低脂流食开始,如米汤等。米汤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不会给肠胃带来过多负担。之后逐步过渡到半流食、软食。饮食应始终保持清淡、易消化的原则,避免高脂、高蛋白、高糖食物,以防病情反复。比如,油炸食品、红烧肉等高脂食物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加重胰腺炎症;而巧克力、蛋糕等高糖食物也可能影响血糖水平,不利于病情控制。
呼吸护理:维持有效呼吸功能
重症胰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因此呼吸护理至关重要。协助患者取半卧位,这种体位有利于呼吸,可减轻肺部压力,提高呼吸效率。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并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氧流量,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这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呼吸功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管道护理:保障管道通畅安全
患者可能会留置胃管、尿管、腹腔引流管等多种管道,妥善固定各管道是护理的重要环节。要防止管道扭曲、受压和脱落,确保其正常功能。保持管道通畅,定期冲洗,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并准确记录。例如,腹腔引流液如果颜色变深、量增多,可能提示腹腔内有出血或感染等情况。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护理,防止感染。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洗手、戴口罩、使用无菌器械等,避免细菌进入患者体内,引发感染。
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等皮肤问题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因此,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使用减压床垫等减压设备。对于出汗较多的患者,要及时擦拭汗液,防止皮肤潮湿,增加压疮的发生风险。在骨隆突处可给予预防性保护措施,如使用水胶体敷料等。水胶体敷料可以减轻局部压力,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
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痛苦
重症胰腺炎常伴随剧烈的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医生会给予镇痛治疗,如止痛药和其他镇痛措施。同时,可以采用物理疗法如热敷和按摩来缓解疼痛。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缓解疼痛;按摩则可以放松肌肉,缓解痉挛。在使用止痛药时,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法,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营养支持:助力身体恢复
由于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胰腺受损,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因此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或肠内营养来提供足够的营养。静脉输注营养液可以直接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血液中,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肠内营养则更符合生理状态,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在给予营养支持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营养液的成分和剂量,确保患者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心理支持:增强患者信心
重症胰腺炎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病情的预后和治疗的费用等问题。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多与患者沟通,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患者排解压力,稳定情绪。可以通过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成功的案例等方式,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并发症观察与处理: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胰腺脓肿、假性囊肿等并发症,并及时处理。胰腺脓肿和假性囊肿是重症胰腺炎常见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医护人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一旦发现并发症,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穿刺引流、手术治疗等。
重症胰腺炎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合理饮食护理、维持有效呼吸、管道护理、皮肤护理、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支持以及并发症观察与处理等小妙招,我们可以为重症胰腺炎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肠胃“灭火”,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刘振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重症监护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