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产科麻醉“风险预判”:麻醉医生如何提前排雷?

2025-05-15 07:0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产科这个充满希望与紧张的“生命驿站”里,麻醉医生扮演着特殊的“安全卫士”角色。产科麻醉不是简单的“打一针”,而是一场需要提前规划、精准预判的复杂战役。今天,就带大家看看麻醉医生如何像专业“排雷兵”一样,在产妇麻醉前排除潜在风险。

一、术前评估:给产妇来场“全身大摸底”

1.1病历里藏着“危险信号”

麻醉医生接手产妇的第一件事,就是化身“病历侦探”。年龄、身高、体重这些基础信息,都是重要的“破案线索”。体重超标的产妇,就像多了一层“防护屏障”,麻醉穿刺难度直线上升;而高龄产妇则可能像一辆“老旧汽车”,隐藏着各种未知的“机械故障”,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都需要重点关注。

产妇的既往病史更是重中之重。曾经有位产妇,表面上看一切正常,但病历里不起眼的“哮喘病史”却引起了麻醉医生的警觉。哮喘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在麻醉过程中随时可能被引爆,导致呼吸道痉挛。麻醉医生立刻把这一情况标记为“高危信号”,并开始制定针对性的麻醉方案。

1.2面对面“灵魂拷问”

光看病历还不够,麻醉医生还要和产妇来一场“深度聊天”。别小看这些看似家常的对话,里面藏着不少关键信息。有的产妇顺口提到“孕期经常胸闷”,这在麻醉医生耳朵里,就像听到了“警报声”。这可能意味着心脏功能存在问题,或者肺部有潜在隐患,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

还有产妇说自己“对某种药物过敏”,这简直是给麻醉医生划出了一条明确的“红线”。在选择麻醉药物时,必须小心翼翼避开这些“雷区”,就像在布满陷阱的迷宫里寻找安全路线。

1.3身体检查“扫描全身”

最后,产妇要接受一系列“全身扫描”检查。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这些数据就像身体的“基础代码”,能反映出整体的健康状况。心电图检查则像给心脏拍了一张“内部照片”,查看是否有异常的“电路故障”;血液检查更厉害,能从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里,发现潜在的“隐藏问题”。

比如,凝血功能异常的产妇,就像身体里的“止血开关”出了问题,在麻醉穿刺时可能会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麻醉医生一旦发现这类问题,就会调整麻醉方案,选择更安全的麻醉方式。

二、麻醉方式选择:量身定制“安全套餐”

2.1“半麻”VS“全麻”的抉择

产科常用的麻醉方式有椎管内麻醉(俗称“半麻”)和全身麻醉。“半麻”就像给身体下半身拉上一道“隔音帘”,既能让产妇保持清醒,又能有效减轻分娩疼痛,是大多数顺产和剖宫产的首选。但它也有“使用限制”,如果产妇存在椎管畸形、腰部感染等问题,就像“道路封锁”,麻醉药物无法顺利送达目的地,强行使用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

全身麻醉则像让产妇“睡一觉”,整个手术过程毫无知觉。它适用于紧急情况,比如产妇大出血,必须争分夺秒手术;或者产妇不适合“半麻”的情况。不过,全身麻醉也有风险,就像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可能会出现反流、误吸等问题,需要麻醉医生提前做好充足准备,比如严格要求产妇禁食禁水,排空胃内容物。

2.2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有些产妇合并其他疾病,麻醉方式的选择就更加复杂。比如患有心脏病的产妇,心脏就像一台“精密仪器”,麻醉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罢工”。麻醉医生需要根据心脏功能的具体情况,选择对心脏负担最小的麻醉药物和方法,就像给这台“仪器”找到最合适的“运行模式”。

还有妊娠期高血压的产妇,血压就像一个“不稳定的气球”,随时可能爆掉。麻醉医生在选择麻醉方式时,要考虑如何平稳控制血压,避免血压剧烈波动引发危险。

三、术中监测:像盯梢一样紧盯数据

3.1生命体征“实时监控”

手术开始后,麻醉医生瞬间化身“数据狂魔”,眼睛死死盯着各种监测仪器。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这些数据就像身体的“实时直播画面”,每一个细微波动都逃不过麻醉医生的眼睛。

血压突然下降,可能是麻醉药物剂量过大,或者产妇出现了失血;心率加快,可能是疼痛、紧张,也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麻醉医生就像经验丰富的“翻译官”,能迅速解读这些数据背后的含义,并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或采取其他措施。

3.2胎儿状况“同步关注”

除了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儿的情况也不容忽视。通过胎心监护,麻醉医生能“听到”胎儿的心跳声。正常的胎心就像有节奏的“小鼓点”,如果胎心出现异常,比如过快或过慢,就像“鼓点乱了”,麻醉医生必须马上和产科医生沟通,评估胎儿是否安全,必要时启动紧急预案。

3.3其他细节“一个不漏”

麻醉医生还要时刻留意产妇的意识状态、有无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以及手术部位的麻醉效果。曾经有位产妇在手术中,麻醉效果突然减弱,出现疼痛反应。麻醉医生迅速判断是麻醉药物扩散不均匀,立即调整药物剂量,让产妇重新恢复舒适状态,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就像给一场“卡壳”的表演及时“救场”。

四、突发状况应对:见招拆招的“急救达人”

4.1低血压“紧急救援”

产妇麻醉后,血管扩张,血压很容易下降,就像水管突然变粗,水流压力变小。一旦发现血压降低,麻醉医生立刻行动:调整产妇体位,帮助血液回流;快速补充液体,就像给水管加水,维持血管压力;情况严重时,使用升压药物,让血压迅速回升。

4.2过敏反应“快速灭火”

产妇可能对麻醉药物、消毒剂等过敏,过敏反应就像身体里突然“着了火”,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麻醉医生一旦发现,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给予抗过敏药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就像拿着“灭火器”,迅速扑灭这场“大火”。

4.3羊水栓塞“生死时速”

羊水栓塞是产科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产妇会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这时,麻醉医生要和多科室组成“急救天团”,调整麻醉方案,维持生命体征,为抢救争取时间,就像在暴风雨中为产妇撑起一把“保护伞”。

在产科麻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麻醉医生用专业知识、丰富经验和高度责任心,完成一次次精准的“风险预判”和“排雷行动”。每一次平稳的麻醉背后,都是他们默默的付出和坚守,为产妇和胎儿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张双双 信阳市平桥区妇幼保健院 手术麻醉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