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老年人脊柱骨折如何护理?恢复期重点解析

2025-01-23 11:2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拥有健康的身体最为重要,但随着年龄增长,许多疾病会突然来临。

脊柱骨折,便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意外疾病之一,尤其好发于骨质疏松、肢体不灵活的老年人。

那么,老年人脊柱骨折后如何护理呢?快来一起看看这份恢复期重点解析吧。

一、什么是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是指脊柱骨骼的一种损伤,可能发生在任何部位。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撑结构,由33块椎骨组成。椎骨通过椎间盘、韧带和肌肉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的脊柱,负责支撑和保护脊髓及神经根。当脊柱受到外力作用,超出其承受范围时,就会发生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常发生于胸腰段,常因间接暴力引起,是骨科常见的严重创伤,其发生率占全身各部分骨折的5%~7%,可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严重者可致截瘫,甚至危及生命。

二、都没摔过,怎么可能就骨折呢?

很多老年人和家属都难以理解,没有摔倒,没有碰到,为什么会出现骨折?这是因为老年人随诊年龄增大,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特别是钙的吸收减少,骨骼就会变得“脆弱”了,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此时脊柱骨骼内的骨量明显下降,即使轻微的外力就能造出脊柱骨折,比如咳嗽、打喷嚏、弯腰拾物等都可以引起骨折,甚至有些老年人没有明显外伤史,就出现了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脊柱、髋部、腕部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有资料显示,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8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3-4个人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因此,对于老年人突然出现的腰背部疼痛,即使没有明显外伤史,在普通药物治疗无效或X光未见明显异常的时候,也应当警惕脊柱压缩骨折的发生,采取核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三、老年人脊柱骨折恢复期如何科学护理?

(一)心理护理

因患者多为老年人,对健康过于关注,进入医院后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为稳定老年人情绪,我们根据患者的文化素质、生活习惯、家庭经济状况,运用不同方式与患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达到心理康复与功能康复的协调,积极配合治疗。

(二)生活护理

01病房环境

要给患者制造安静、安全、舒适卫生的治疗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帮助患者制定规律作息的计划,保证患者每日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身体恢复。

02饮食搭配

(1)高龄骨折患者饮食主要为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低盐、清淡易消化等;应该注意患者可能因为长期卧床休养,胃肠蠕动减慢,发生便秘现象,鼓励多吃粗纤维食物、水果蔬菜,保证大便畅通。

(2)骨折1~2周,饮食以清淡开胃、易消化、易吸收为主,如蔬菜、水果、汤类等。骨折2~4周,饮食应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煲制各种汤品,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适当吃些西红柿、青菜、萝卜等富含维C的蔬菜,利于促进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骨折5周,基本无限制,可以食用高营养食物及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食物。

03其他

对于需要帮助的患者,可以协助洗头、口腔护理、散步等维护个人卫生及走动安全的事情。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发展,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情况,注意有无血液渗出、导尿管引流量是否正常、受伤部位血液循环是否正常等,若有异常及时处理或上报医生进行解决。

(三)功能锻炼

骨折术后早期,健康的肢体可适当活动。3周以后可以做伤肢的关节运动,逐步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避免肌肉萎缩、关节变形。

在指导康复运动时要循序渐进,老人感觉疲劳时,及时休息。离床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有人搀扶,防止跌倒。

(四)并发症的护理

在骨折期间老年人需要卧床,生活多不能自理,在护理期间,要为老年人定期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还要预防肺炎、泌尿系统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五)定期随访及监测

在治疗恢复期,要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通过定期检查骨折愈合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等方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和护理需求。

再次提醒,骨折后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以及康复训练是骨折术后恢复活动功能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训练,积极配合,保持健康生活最重要!

 

 

(张静 郑州市骨科医院 脊柱二科 副主任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