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状况,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以及肺部影像学上的双肺渗出性病变。ARDS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全身炎症反应、肺内炎症失控、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和通透性增加等多个方面。由于ARDS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因此及时的急救流程至关重要。以下是一篇关于ARDS急救流程的科普文章,旨在提高公众对ARDS急救的认识。
一、ARDS的识别与初步评估
ARDS的识别通常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进行以下初步评估:
1. 呼吸状况: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急促、呼吸费力、口唇和甲床发绀等缺氧表现。
2. 意识状态:评估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有无烦躁、嗜睡或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3. 循环状况: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律,判断是否存在休克或心律失常等循环障碍。
4. 体温:测量患者的体温,了解是否存在发热或低体温等异常情况。
同时,询问患者的病史也是识别ARDS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感染、创伤、手术、吸入有害物质或药物等病史,这些病史往往与ARDS的发病密切相关。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与氧疗
在初步评估后,急救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进行氧疗以纠正缺氧。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同时,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畅通。
2. 氧疗:根据患者的缺氧程度,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对于轻度缺氧的患者,可采用鼻导管吸氧;对于重度缺氧的患者,则应使用面罩吸氧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必要时,还可考虑使用无创呼吸机或气管插管进行有创通气。
三、建立静脉通道与监测生命体征
在急救过程中,建立静脉通道是确保药物和液体能够及时输入的关键步骤。急救人员应选择粗大的静脉进行穿刺,并妥善固定针头,避免液体外渗或针头脱落。同时,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处理。
四、病因治疗与支持治疗
ARDS的治疗应针对其病因进行,同时辅以支持治疗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
1. 病因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ARDS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感染引起的ARDS,应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创伤或手术引起的ARDS,应积极治疗原发伤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支持治疗:
液体管理:ARDS患者常存在液体潴留和肺水肿,因此应严格控制液体的输入量和速度,避免加重肺水肿。同时,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出入量,确保液体平衡。
营养支持:ARDS患者常因呼吸窘迫和食欲不振而导致营养不良。因此,应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包括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或肠内营养制剂。对于无法进食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肠外营养。
预防感染:ARDS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并发感染。因此,应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会阴部护理,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定期更换衣物和床单。同时,应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五、机械通气与肺保护性策略
对于ARDS患者,机械通气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机械通气也可能导致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在实施机械通气时,应采取肺保护性策略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1. 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如压力控制通气、容量控制通气或辅助/控制通气等。同时,应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气时间、呼气末正压等,以确保患者的通气和氧合需求得到满足。
2. 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限制潮气量,避免过度通气导致的肺损伤;使用较低的吸气压力,以减少对肺泡的牵拉和损伤;增加呼气末正压,以维持肺泡的开放和稳定;采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策略,在必要时允许一定程度的二氧化碳潴留以减轻肺损伤。
六、病情监测与并发症预防
在ARDS的急救过程中,病情监测和并发症预防同样重要。急救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处理。同时,应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深静脉血栓等。为此,应加强患者的体位管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会阴部护理等措施,并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七、总结与展望
ARDS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状况,及时的急救流程对于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在急救过程中,应迅速识别并评估患者的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氧疗,建立静脉通道并监测生命体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并辅以支持治疗。同时,在实施机械通气时应采取肺保护性策略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急救流程的不断完善,相信ARDS的救治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ARDS的急救流程及其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提高对ARDS的认识和警惕性,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参与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急救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张金华 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