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呼吸科老年患者防误吸的护理方法与技巧

2025-02-13 14:2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呼吸科的临床护理中,老年患者误吸是一类不容忽视的常见并发症,其不仅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直接损害,还可能引发肺部感染等严重后果,显著增加患者的痛苦与医疗负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实施科学、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对于降低老年患者误吸风险、保障患者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误吸风险精准评估、全面系统的干预措施以及及时高效的应急处理等三个维度,深入且系统地阐述呼吸科老年患者防误吸护理的关键要点。

一、误吸风险评估

(一)高危因素筛查

1.吞咽功能评估:运用洼田饮水试验对老年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量化评估,若试验结果显示≥3级,即表明患者存在吞咽障碍,吞咽过程中可能出现呛咳、饮水困难等情况,此类患者误吸风险显著增加。

2.意识状态判断: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评定,当评分≤12分时,提示患者意识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其吞咽反射及咳嗽反射可能减弱,无法有效保护气道,进而易发生误吸。

3.基础疾病考量:对于有卒中、帕金森病史的老年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受损,常伴有吞咽肌群功能失调、咽喉部感觉减退等问题,使得他们在进食过程中难以协调吞咽动作,是误吸的高危人群。

(二)分级标准

1.低风险:若患者能够自主咳痰,表明其呼吸道防御机制相对完善,在正常情况下可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物,误吸风险较低。

2.中风险:偶发进食呛咳的患者,提示其吞咽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虽尚未达到严重程度,但在进食过程中需密切关注,防止呛咳引发误吸。

3.高风险:反复发生肺炎史的患者,可能存在隐匿性误吸,即食物或分泌物进入气道后未引起明显呛咳,但已导致肺部反复感染,此类患者误吸风险极高,需重点防控。

(三)监测指标

1.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患者进食时,密切监测其血氧饱和度变化,若下降幅度>3%,可能提示有食物或分泌物误入气道,影响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

2.肺部听诊:进食后若新出现肺部湿啰音,可能是误吸物进入肺部,引起肺部炎症反应,产生分泌物,听诊可闻及湿啰音。

3.痰液酸碱度检测:正常痰液pH值通常在7.35-7.45之间,当检测到痰液pH值<5.5时,可能提示胃酸反流或误吸了酸性物质,需警惕误吸发生。

二、预防性护理措施

(一)体位管理

1.进食体位:安排老年患者在进食时采取30-45°半卧位,此体位可借助重力作用,使食物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部,减少反流和误吸的发生。

2.餐后体位:进食结束后,保持直立位30分钟,避免立即平卧,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降低误吸风险。

3.夜间体位:夜间休息时,将床头抬高15-20°,有助于减少睡眠期间的反流现象,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二)进食指导

1.食物质地选择:优先为患者提供糊状或泥状食物,这类食物质地均匀、易于吞咽,可降低误吸风险。避免食用颗粒较大、质地坚硬或粘性较强的食物。

2.进食速度控制:指导患者每口进食间隔30秒,细嚼慢咽,给吞咽动作足够的时间进行协调,防止因进食过快导致呛咳和误吸。

3.食团大小把控:控制每次进食的食团大小为1/2茶匙量,避免过大的食团堵塞气道,引发误吸。

(三)吞咽训练

1.门德尔松手法:教导患者运用门德尔松手法,通过有意识地提升喉部,延长吞咽时间,增加食管上括约肌开放的时间和幅度,改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

2.声门上吞咽法:指导患者每日进行3组声门上吞咽法训练。患者在吞咽前先深吸气,屏住呼吸,然后吞咽,吞咽后立即咳嗽,可清除咽部残留食物,降低误吸风险。

3.冰刺激训练:每日对患者进行2次冰刺激训练,用冰冻的棉棒刺激患者的软腭、舌根及咽后壁,可提高咽部的敏感性和反射性,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三、应急处理方案

(一)早期识别

1.症状表现:当患者出现突发呛咳、声嘶时,可能是异物刺激气道或损伤喉部所致;面色发绀提示机体缺氧,是误吸导致气道阻塞的典型表现;氧饱和度骤降则直观反映出气体交换受阻,需高度警惕误吸发生。

(二)急救流程

1.紧急措施:一旦发现患者有误吸迹象,立即停止进食,防止进一步误吸。迅速进行5次背部叩击,叩击部位在两肩胛骨之间,通过叩击产生的震动促使异物排出。

2.吸引操作:使用负压吸引装置,将压力调节至10-15kPa,及时清除口腔和气道内的异物,保持气道通畅。

(三)后续处理

1.饮食管理:误吸发生后,患者需禁食4小时,让呼吸道和胃肠道得到休息,避免再次进食引发误吸。

2.影像学检查:安排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明确肺部情况,判断是否有误吸物残留、肺部炎症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3.药物预防: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并发症风险。

针对高风险患者,建议进行视频荧光吞咽造影(VFSS)评估,以全面、精准地了解患者吞咽功能。在护理过程中,重点遵循“慢喂、小量、多餐”原则,严格把控进食环节。若患者出现2次以上误吸,需考虑采用鼻肠管喂养,以保障营养摄入,减少误吸风险。同时,应向家属普及海姆立克急救法,使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急救措施,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多一层保障。

(严迪 信阳市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