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2024-03-22 18:5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孕期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问题,影响约5%-12%的妊娠。血小板减少症定义为血小板计数低于150×10⁹/L。这一问题可能对母婴健康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一、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

 (一)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是孕期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原因,占所有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病例的70%-80%。它通常发生在妊娠晚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在分娩后4-8周内自行缓解。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的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血浆容量增加导致的稀释效应、自身抗体形成、胎盘消耗血小板等因素有关。

(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孕期血小板减少的第二大常见原因,占孕期血小板减少病例的1%-4%。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身的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约三分之二的ITP患者在怀孕前已被诊断。ITP可能在孕期加重,尤其是在妊娠早期。

(三)妊娠高血压疾病

妊娠高血压疾病(包括子痫前期、子痫等)是导致孕期血小板减少的另一重要原因,约占20%。子痫前期患者中,约20%-50%会出现血小板减少。此外,HELLP综合征(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脂肪肝(AFLP)也是妊娠高血压相关的血小板减少原因。

(四)其他原因

其他较少见的原因包括血栓性微血管病(TM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等。这些疾病虽然罕见,但病情通常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二、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风险

(一)对孕妇的风险

1.出血风险: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孕妇出现出血倾向,尤其是在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⁹/L时,出血风险显著增加。

2.分娩风险:血小板减少可能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例如,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⁹/L时,可能需要避免硬膜外麻醉。

3.其他并发症:某些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子痫前期、DIC等)本身也可能带来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二)对胎儿的风险

1.胎儿血小板减少:母亲患有ITP时,胎儿可能通过胎盘获得抗体,导致胎儿血小板减少。不过,胎儿发生严重出血事件(如颅内出血)的风险较低。

2.早产风险:某些疾病(如子痫前期)可能导致早产。

三、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诊断

诊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孕妇是否有血小板减少的既往史、家族史等。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以确定血小板计数)、抗体检测(用于诊断ITP)、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等。

四、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治疗

(一)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因为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会在分娩后自行缓解。在血小板计数低于70×10⁹/L时,可能需要考虑是否存在ITP。

(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对于ITP患者,治疗取决于血小板计数和出血风险。在妊娠早期和中期,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20-30×10⁹/L,或者出现出血症状,可能需要进行治疗。治疗方案包括:

1.糖皮质激素:通常作为一线治疗,可在3-7天内起效。

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可在24小时内快速提高血小板计数,但效果持续时间较短。

3.其他治疗:包括抗D免疫球蛋白、利妥昔单抗、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

(三)妊娠高血压疾病相关血小板减少

对于子痫前期患者,治疗主要集中在控制血压和适时终止妊娠。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硫酸镁预防子痫发作。

(四)其他原因

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治疗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例如,TMA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浆置换;DIC患者需要治疗基础病因,并在必要时进行支持性治疗。

五、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预防与护理

(一)预防

1.定期产检:通过定期产检,可以早期发现血小板减少,并及时采取措施。

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二)护理

1.密切监测:对于已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的孕妇,需要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其他相关指标。

2.避免外伤:在血小板减少期间,孕妇应避免外伤,以减少出血风险。

3.心理支持:血小板减少可能会给孕妇带来心理压力,因此需要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六、总结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它可能对母婴健康产生影响。通过了解其常见原因、风险、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管理这一问题。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血小板减少。对于已经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孕妇,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护理。希望每位孕妇都能顺利度过孕期,迎接健康宝宝的出生。

(杨艳 新密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