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边有人经历了动脉瘤栓塞术,术后的护理可千万不能马虎,尤其是体位护理,这看似简单的环节,实则暗藏玄机,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体位不仅能帮助患者减轻不适,还能促进身体恢复,预防并发症。今天,咱们就一同走进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护理世界,详细了解常规体位护理的那些事儿,为患者的健康助力。
一、认识动脉瘤栓塞术
动脉瘤栓塞术,简单来说,就像是给大脑里的“不定时炸弹”——动脉瘤,安装了一个“安全锁”。大脑中的血管犹如错综复杂的城市交通网,动脉瘤就是其中一段管壁薄弱、鼓起来的“小气球”,随时可能破裂,引发脑出血,后果不堪设想。而栓塞术呢,医生会通过一根细长的导管,从患者的大腿根部或手腕等部位的血管进入,沿着血管一路“导航”到动脉瘤处,然后注入特殊的栓塞材料,像弹簧圈、胶水等,将动脉瘤填充、封闭起来,让它不再有破裂的风险,从而保障大脑的供血安全。
术后,患者的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个刚刚经历“改造”的血管系统。穿刺部位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肿胀,毕竟导管是从这里“开辟通道”进入身体的。大脑呢,虽然动脉瘤的危机暂时解除,但局部血管因为操作,在短期内也会有些“小脾气”,可能出现轻微的脑水肿,就像道路施工后的短暂拥堵,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和代谢。患者可能会感觉头晕、头痛,偶尔还会恶心、呕吐,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提醒我们要小心呵护,帮助它慢慢恢复。
二、术后体位护理的重要性
(一)促进伤口愈合
合适的体位能够让穿刺部位处于一个相对舒适、压力均衡的状态,避免过度压迫或牵拉伤口,就像给伤口创造了一个“温柔乡”。想象一下,如果术后随意乱动,穿刺口可能会被挤压、摩擦,延缓愈合,甚至引发感染,那就麻烦了。保持正确体位,能让身体集中精力修复伤口,加速愈合进程,让患者更快地恢复元气。
(二)减少并发症风险
1.预防脑出血:术后早期,脑血管还比较脆弱,头部的不当运动可能会使颅内压力波动,增加脑出血的隐患。通过合理的体位调整,比如保持头部平稳,避免剧烈晃动、抬头低头太猛等,就能像给脑血管戴上了“安全帽”,降低颅内压力变化,减少出血风险,守护大脑的平安。
2.减轻脑水肿:前面提到术后可能出现脑水肿,正确的体位有助于促进脑部血液和脑脊液的循环,就像给拥堵的城市交通疏导一样,让“积水”顺利排出,减轻脑水肿程度,缓解患者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为身体恢复创造良好条件。
三、术后不同阶段的体位护理要点
(一)术后即刻至6小时:严格卧床,穿刺侧制动
1.姿势要求:患者需平躺在病床上,穿刺侧肢体伸直,不能弯曲,更不能随意乱动。如果是从大腿根部穿刺,就像站岗的士兵一样,让这条腿稳稳地伸直,可在腿下垫一个薄软枕,稍微抬高一点,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如果是手腕处穿刺,手臂也要尽量伸直,手腕保持自然舒展,下方同样可以垫个小毛巾卷,增加舒适度。
2.头部姿势:头部要保持正中位,避免偏向一侧太久,防止压迫颈部血管,影响脑部供血。可以用一个薄枕头轻轻托住头部,高度适中,既能保证舒适,又不会让头部过度后仰或前倾,维持头部的生理曲线,让大脑“安心休息”。
(二)术后6小时至24小时:适当翻身,仍需谨慎
1.翻身方法:这时候可以给患者适当翻身了,但一定要小心谨慎。需要至少两名医护人员或家属协助,动作要轻柔、缓慢,像呵护易碎的瓷器一样。先将患者平移到床的一侧,然后一手托住患者的肩部,一手托住臀部,整体转动患者身体,向另一侧轻轻翻身,角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0°-40°为宜,避免压迫穿刺部位,同时确保头部、颈部与身体同步转动,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防止扭曲。
2.体位调整:翻身之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舒适度和穿刺部位情况。如果患者感觉某个部位受压不舒服,及时调整体位,可在受压处垫上软枕,分散压力。对于头部,依然要保证平稳,根据患者的舒适度微调枕头高度,让头部处于放松状态,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恢复。
(三)术后24小时至出院:循序渐进增加活动,关注体位细节
1.逐渐坐起:术后24小时后,如果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可以尝试慢慢坐起来,这可是个重要的里程碑。刚开始坐起时,床头先摇高15°-30°,让患者适应一会儿,观察有无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如果一切正常,过几个小时再适当增加角度,逐步过渡到正常坐姿,但每次调整角度都要小心,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导致血压波动,影响脑部供血。
2.下床活动:一般术后2-3天,在医生的评估下,患者可以开始下床活动了。首次下床前,一定要先在床边坐几分钟,让双腿垂下来,适应一下重力,再慢慢站起来,旁边要有专人搀扶,防止跌倒。站立一会儿后,感觉没问题了,再试着走几步,步伐要小而慢,就像学步的婴儿,一步一个脚印。活动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面色、呼吸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活动,让患者坐下或躺下休息。
四、体位护理中的辅助用品及使用技巧
(一)软枕的巧用
软枕在体位护理中可是个“大功臣”。除了前面提到的在穿刺部位、头部下方垫软枕,在患者侧卧时,还可以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软枕,保持髋关节、膝关节微微弯曲,让身体呈自然放松的曲线,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拉伤。在患者坐起时,后背也可以靠一个软枕,给予腰部支撑,减轻腰部负担,让患者坐得更舒服、更持久,为康复加油助力。
(二)约束带的合理使用
有些患者术后可能会因为意识不清或身体不适,不自觉地乱动,这时候就需要约束带“出马”了。但约束带可不是随便绑绑就行,要掌握技巧。选择合适宽度、柔软材质的约束带,避免勒伤皮肤。将约束带固定在床栏上,松紧度以能伸进1-2指为宜,既能限制患者的不当动作,又不会影响血液循环。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查看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如有红肿、勒痕,及时调整约束带位置或松开一会儿,让皮肤“喘喘气”,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五、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要点
医护人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为什么要这么精心护理体位。比如,告诉他们就像盖房子需要稳固的地基一样,术后正确的体位是身体恢复的重要基础,能避免很多麻烦的并发症,让患者更快康复出院,回家享受正常生活。用形象的比喻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增强配合度。
教会家属如何观察患者的体位是否舒适、穿刺部位有无异常、患者的精神状态等,像“小侦探”一样留意细节。如果发现患者穿刺部位渗血、肿胀加剧,或者出现头痛加重、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同时,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哪里不舒服、想怎么调整体位,让医护人员和家属能第一时间满足患者需求,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六、总结
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常规体位护理,是一场需要细心、耐心与爱心的“守护战”。从术后即刻的严格卧床,到逐步增加活动的过程,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患者的恢复与健康。了解体位护理的要点、巧用辅助用品、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就能为患者铺就一条平稳的康复之路,让他们早日摆脱病痛,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希望这篇科普能成为大家护理术后患者的得力指南,让每一位患者都能顺利康复。
(李晓艳 安阳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五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