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中,重症医学一直处于与死神较量的最前沿,肩负着拯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任。而生命支持设备作为重症医学的关键“武器”,其每一次创新与突破,都可能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实防线。
一、生命支持设备的重要地位
生命支持设备是重症医学的核心支柱,在关键时刻能起到维持生命体征、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的作用。比如在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危急状况下,心肺复苏设备、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生命支持设备能够迅速介入,替代或辅助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以十堰市人民医院成功救治心脏停跳5小时患者的案例来说,正是借助先进的ECMO技术和多科室的紧密协作,才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该患者在心脏骤停后,迅速接受了ECMO支持,为后续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争取到了宝贵时间,最终心功能逐渐恢复并脱离生命危险。
二、创新驱动下的生命支持设备发展
1.国产ECMO的突破
曾经,ECMO设备长期被国外垄断,价格高昂且数量稀缺,成为我国重症救治领域的“卡脖子”难题。但近年来,国产ECMO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深圳汉诺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汉诺医疗Lifemotion®ECMO系统正式获批上市,这是我国首台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CMO整机系统,其所配套使用耗材的一次性使用离心泵泵头、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均首次在我国实现自研自产 ,打破了欧美产品20余年来的市场垄断。此外,航天新长征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研发的辉昇-Ⅰ型ECMO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仅溶血指标优于国际同类产品,重量仅7.5千克,更加轻便,为救护车等应急救援应用提供了可能。这些国产ECMO的出现,不仅提升了我国重症救治的硬件水平,还降低了设备使用成本,使更多患者能够受益。
2.AI赋能重症医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重症医学领域的应用也成为新的创新亮点。启元重症大模型作为深圳“智造”的重症医学大模型,已经在深圳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部署落地。ICU医生需要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来处理复杂病情,但面对海量的患者数据,分析和判断往往耗时费力。启元重症大模型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数据、检查检验结果等的快速分析,能够在短时间内给出休克类型判断等专业建议,效率远超人工。同时,它还能依据系统内已录入的患者基础诊疗数据,自动、规范且高效地生成病历文档,让医生工作效率提升超30倍,极大地解放了医生的生产力,使医生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患者的诊疗和关怀中。
3.其他设备的创新探索
除了ECMO和AI应用,其他生命支持设备也在不断创新。例如,在心脏支持设备方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团队应用国产心脏支持设备经皮心室辅助装置,成功开展高危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通过技术创新保障了对心室有效辅助泵血及全身重要器官的循环灌注,提高了高危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 。在穿刺引流技术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邢伟教授在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开展的CT引导下穿刺引流术,相比传统的B超引导穿刺,对于位置较深或周围血管、脏器关系密切的积脓患者,具有定位更准确、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点,有效提高了重症腹腔感染等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三、创新带来的深远影响
生命支持设备的创新对重症医学的发展和患者的救治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从医疗水平提升角度看,这些创新使得原本难以救治的危重患者有了更多生存机会,推动了重症医学整体救治能力的进步。在经济效益层面,国产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打破了国外垄断,降低了设备采购和使用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为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从社会意义来说,它增强了公众对医疗技术发展的信心,让人们在面对重大疾病时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和希望。
生命支持设备的创新是重症医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持续推进,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高效、智能、亲民的生命支持设备问世,为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让更多生命在危急时刻重获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