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颈内动脉支架术后的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

2024-09-25 20:1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颈内动脉支架术,可是一场为大脑供血“开疆拓土”的关键战役,成功打通了堵塞的颈内动脉,让大脑重新沐浴在充足的血液滋养中。但手术的结束,可不意味着大功告成,术后的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的长久维持以及身体的全面康复。今天,咱们就一同深入了解颈内动脉支架术后该如何进行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为健康续航。

一、认识颈内动脉支架术

咱们的颈内动脉,就像是为大脑供血的“主干道”,一旦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壁堆积,就如同道路上出现了“路障”,导致血管狭窄,大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问题。而颈内动脉支架术,就是医生借助先进的介入技术,通过微小的导管,将纤细却坚韧的支架精准送达狭窄部位,然后撑开支架,就像在拥堵的道路上架起一座“高架桥”,让血液重新畅快地流淌,恢复大脑的正常供血,保障大脑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转。

术后,身体开启修复模式,但也面临一些挑战。支架植入处的血管内皮细胞需要时间适应这个“新成员”,在初期,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的不适感,类似于轻微的疼痛或酸胀。同时,由于大脑供血突然改善,身体的血压调节系统还在“磨合”,血压可能会有小幅度波动,患者或许会偶尔感觉头胀、心慌。不过别担心,这些大多是暂时现象,只要做好后续的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身体很快就能调整过来。

二、药物管理:守护健康的“必修课”

(一)抗血小板药物

1.作用:支架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可是“主力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在支架表面形成,就像给支架穿上一层“防护服”,避免血管再次堵塞。想象一下,如果血小板像一群爱抱团的“小粒子”,在支架处聚集,那没多久,血管又会被堵得严严实实,手术就白做了。

2.服用方法:患者务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一般术后需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一段时间,即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同时服用,之后根据病情逐渐调整。千万不能自行停药、换药或增减剂量,哪怕是偶尔漏服一次,都可能增加血栓风险。可以设置闹钟提醒,或者让家人帮忙监督,确保药物服用的准确性。

(二)他汀类药物

1.作用: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脂,减少血液中的“油脂”含量,还具有稳定斑块、抗炎等多重功效,对维护支架及血管健康意义重大。它能让那些摇摇欲坠的粥样硬化斑块变得坚固,不易破裂,从而降低脑梗等危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就像给血管里的“定时炸弹”拆除引信。

2.服用方法:通常每晚睡前服用,因为胆固醇合成在夜间最为活跃,此时服药能达到最佳降脂效果。同样要严格按照医生给定的剂量服用,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血脂等指标,因为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及时监测才能确保安全用药。

三、生活方式调整:迈向健康的“新步伐”

(一)饮食均衡

1.营养搭配:术后饮食要像搭建一座“营养大厦”,各类营养素缺一不可。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鸡肉、豆类,它们是身体修复的“砖块”;主食选择全谷物,像糙米、全麦面包,既能提供稳定能量,又富含膳食纤维,能清扫肠道,降低血脂;蔬果更是要大量摄入,菠菜、西兰花、橙子、苹果等,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是维持身体正常代谢的“润滑剂”,助力血管健康。

2.控制“三高”:严格控制盐、油、糖的摄入。低盐饮食,每天不超过6克盐,告别咸菜、腌肉等高盐陷阱,防止血压飙升;低脂饮食,远离动物内脏、油炸食品,选择橄榄油、鱼油等健康油脂,让血脂稳稳当当;低糖饮食,少吃糖果、甜饮料,多吃低糖高纤维食物,稳定血糖。毕竟“三高”是血管的大敌,控制好了,支架才能长治久安。

(二)适度运动

1.运动方式:术后并非要“卧床不起”,而是提倡适度运动。散步是最基础、最安全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至1小时,速度适中,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尝试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运动,它们动作舒缓,注重身心协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缓解精神压力,对身体恢复大有裨益。

2.注意事项:运动要循序渐进,初期不宜剧烈,避免大汗淋漓。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关节,让身体预热;运动中如果出现头晕、心慌、胸痛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另外,运动时间尽量避开早晚高峰寒冷时段,防止血管因寒冷刺激收缩,影响供血。

(三)戒烟限酒

1.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就像“血管杀手”,会使血管收缩、痉挛,降低血管弹性,加速动脉硬化,还会诱发血栓形成。术后戒烟刻不容缓,扔掉手中的香烟,远离二手烟环境,让血管重新焕发生机。

2.限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损害肝脏代谢功能,间接影响血管健康。男性每日饮酒量不超过两个标准饮酒单位(一个标准饮酒单位相当于14克纯酒精),女性不超过一个标准饮酒单位,浅尝辄止,莫让酒精成为健康的“绊脚石”。

四、定期复查: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一)复查项目

1.血管超声:这是最常用的复查手段之一,就像给血管做“B超”,能清晰看到支架部位的血流情况、血管内膜厚度等,早期发现血管再狭窄、血栓形成等问题。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等时间节点都需要进行检查。

2.血液检查:血常规、血脂、凝血功能等指标至关重要。血常规能反映身体有无炎症、贫血等情况;血脂检查监测他汀类药物降脂效果,确保血脂达标;凝血功能了解抗血小板药物对凝血的影响,调整用药剂量,防止出血或血栓形成。

3.血压、血糖监测:高血压、糖尿病是血管疾病的“帮凶”,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才能为血管健康营造良好环境。家中可备血压计、血糖仪,学会自测,记录数据,复诊时供医生参考。

(二)复查频率

术后初期复查较为频繁,一般1个月左右就要进行首次全面复查,之后根据恢复情况,3个月、6个月再查,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至每年1-2次。严格遵循复查频率,就像按时给汽车做保养,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让身体这部“精密机器”持续高效运转。

五、心理调适:点亮健康的“心”力量

(一)术后常见心理问题

不少患者术后会出现焦虑、担忧等情绪,担心支架移位、血管再堵塞,害怕疾病复发,整天忧心忡忡。还有些患者因为身体暂时的不适,变得烦躁不安,对康复失去信心。这些负面情绪如果长期存在,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导致激素失衡,进而影响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不利于身体恢复。

(二)调适方法

1.知识武装:患者和家属要主动学习颈内动脉支架术的相关知识,了解术后恢复过程、注意事项等,知道如何自我管理就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当心中有底,焦虑自然会减轻。可以阅读科普书籍、参加健康讲座,用知识驱散恐惧。

2.社交互动: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感受,不要把烦恼憋在心里。参加一些病友交流活动,听听别人的康复经验,互相鼓励,会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大家都在努力战胜疾病,信心也会随之增强。

3.兴趣培养:术后闲暇时光,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养花等,专注于喜欢的事情,能转移注意力,让心情愉悦放松,为康复注入“心”动力。

六、总结

颈内动脉支架术后的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是一场需要持之以恒的“健康保卫战”。从药物管理的精准用药,到生活方式的全面调整,再到定期复查的严密监测和心理调适的心灵呵护,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只有患者自己真正掌握这些知识,付诸行动,才能让颈内动脉支架持续发挥作用,让大脑长久享受充足供血,开启健康活力的新生活。希望这篇科普能成为大家术后康复的得力指南,助力每一位患者迈向美好的未来。

(李晓艳 安阳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五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