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镜检查作为消化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能帮助医生直接观察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内部情况,及时发现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各种病变。但要让检查顺利开展,获取准确结果,全面、细致的检查前准备至关重要。下面,就为大家系统讲解胃肠镜检查前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前期沟通:搭建医患间的信息桥梁
详尽告知个人信息
在预约胃肠镜检查时,向医生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是首要任务。除了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还要如实讲述既往病史,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疾病,以及药物过敏史、手术史,特别是胃肠道手术史。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治疗基础疾病的处方药、缓解日常不适的非处方药,以及各类保健品,都要一一告知医生。某些药物,如抗凝血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能增加检查时的出血风险;降压药、降糖药的服用时间和剂量,也会影响检查的安全性。医生会根据这些信息,评估检查风险,调整药物方案。
明晰检查目的与流程
与医生确认检查目的,不同的检查目的决定了检查的重点和范围。是因出现吞咽困难、腹痛、便血等症状进行针对性诊断,还是作为消化道疾病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又或是对已确诊的疾病进行复查。了解检查目的后,向医生咨询检查的大致流程、可能的持续时间、会有哪些感觉以及需要如何配合。提前知晓这些信息,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让检查过程更加顺利。
二、饮食调整:为检查创造良好条件
胃镜检查前的饮食要点
胃镜检查前6 - 8小时需严格禁食禁水,确保胃内空虚。若检查安排在上午,前一晚10点后就不要再进食和饮水;若在下午检查,当天早餐可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藕粉,中午则需禁食。检查前几天,应避免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糯米制品,以及富含纤维的蔬菜,如芹菜、菠菜,防止食物残渣在胃内残留,影响医生对胃黏膜的观察。
结肠镜检查前的饮食安排
结肠镜检查前3天,要逐渐过渡到低渣或无渣饮食,减少食物残渣在肠道内的堆积。可选择白米饭、白面包、鸡蛋、豆腐、去皮的鸡肉和鱼肉等低纤维食物,避免食用全麦面包、糙米、玉米、豆类、带籽的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检查前1天,建议只吃流食,如米汤、清汤,避免食用牛奶,因为牛奶可能会引起肠道产气,干扰检查视野。检查当天需禁食。
三、肠道清洁:检查成功的关键环节
选择合适的泻药
肠道清洁的质量直接影响结肠镜检查的效果。目前,常用的泻药有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甘露醇、磷酸钠盐等。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最常用的肠道清洁剂,它通过大量饮水,刺激肠道蠕动,将肠道内的粪便排出体外,且不会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安全性较高。甘露醇在肠道内被细菌分解会产生易燃气体,若在检查过程中进行电切等操作,有发生爆炸的风险,因此使用时需格外谨慎。磷酸钠盐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最适合的泻药。
正确服用泻药
一般在检查前4 - 6小时开始服用泻药。以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为例,通常需要将药物溶解在2 - 3升温开水中,在1 - 2小时内分次喝完。服用过程中,要适当走动,并轻柔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加快排便。直至排出的大便呈清水样,无固体残渣,表明肠道清洁达标。如果在服用泻药过程中出现呕吐,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服药方案。
四、身体与心理调适:以最佳状态迎接检查
身体状态调整
检查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让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穿着宽松、舒适、容易穿脱的衣物,方便检查。女性患者要避开月经期,因为经期女性身体抵抗力下降,且经血可能会污染检查视野,影响检查结果。
缓解心理压力
很多人对胃肠镜检查存在恐惧心理,这种紧张情绪会导致检查时肌肉紧绷,增加检查的难度,加重不适。患者可以通过阅读科普资料、观看检查过程的视频,了解检查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也可以与做过检查的亲友交流,分享经验,缓解心理压力。检查时,保持放松,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呼吸和身体配合,有助于减轻不适,缩短检查时间。
五、其他细节:保障检查顺利进行
安排陪同人员
胃肠镜检查结束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因麻醉或检查后的不适,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行动不便。因此,检查当天一定要安排一位亲友陪同,负责接送回家,并在检查后照顾患者。如果选择无痛胃肠镜检查,陪同人员还需要在检查前了解麻醉的注意事项,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携带相关物品
检查时要携带身份证、医保卡、以往的检查报告等相关证件和资料,方便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若选择无痛胃肠镜检查,需在检查前取下假牙、眼镜等物品,并按照医生的要求做好麻醉前的准备。
做好胃肠镜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是确保检查顺利、结果准确的前提。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认真落实每一项准备措施,以最佳状态接受检查,为早期发现和治疗消化道疾病提供有力保障。
(李艳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 南院内镜室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