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肾功能指标解读,守护肾脏健康防线

2024-10-16 19:1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肾脏,如同身体里不知疲倦的“清洁卫士”,每日过滤约180升血液,不仅清除代谢废物与毒素,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还分泌多种激素,调节血压、促进红细胞生成。然而,由于肾脏强大的代偿能力,很多肾脏疾病早期症状隐匿,一旦出现明显不适,病情可能已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因此,定期检查肾功能,解读各项指标,就成为守护肾脏健康的关键防线。

一、肾功能检查的重要性

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仅表现为尿常规中微量蛋白增加,或血压轻度升高,很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肾脏功能逐渐受损,最终可能导致肾衰竭,需要依靠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而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能在疾病早期发现肾脏功能的细微变化,通过及时干预,有效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肾衰竭的发生风险。此外,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疾病的高危人群,肾功能检查有助于监测疾病对肾脏的影响,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二、肾功能检查的主要项目及解读

1. 血清肌酐(Scr):肾脏滤过功能的“风向标”

肌酐是肌肉代谢的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血清肌酐水平与肾脏的滤过功能密切相关,是临床上评估肾功能最常用的指标之一。正常情况下,血清肌酐保持相对稳定。当肾脏滤过功能下降时,肌酐排泄受阻,血清肌酐水平会逐渐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清肌酐受肌肉量、饮食等因素影响较大。肌肉发达者,血清肌酐水平可能略高于常人;大量摄入肉类后,血清肌酐也会暂时升高。因此,不能仅凭一次血清肌酐升高就诊断为肾功能不全,需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 尿素氮(BUN):氮质代谢的“晴雨表”

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当肾脏功能受损时,尿素氮的排泄减少,血液中尿素氮水平升高。然而,尿素氮同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高蛋白饮食、胃肠道出血、脱水等,均可导致尿素氮升高。相反,严重营养不良、肝功能障碍时,尿素氮水平可能降低。因此,尿素氮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肾脏功能受损,需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才能准确评估肾脏功能。

3. 尿酸(UA):代谢异常与肾脏损伤的“双重信号”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大部分经肾脏排泄。高尿酸血症不仅是痛风的主要病因,还与肾脏疾病密切相关。一方面,尿酸盐结晶可在肾脏沉积,导致肾小管堵塞、间质炎症,引起肾脏损伤;另一方面,肾脏疾病导致尿酸排泄减少,又会进一步加重高尿酸血症。因此,尿酸水平升高,既可能是肾脏疾病的原因,也可能是肾脏疾病的结果。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同时关注肾脏功能,对于预防和治疗肾脏并发症至关重要。

4.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肾脏功能的“综合评分”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是基于血清肌酐、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通过特定公式计算得出的数值,能更准确地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与血清肌酐相比,eGFR不受肌肉量、饮食等因素的短期影响,能更早地发现肾脏功能的减退。根据eGFR水平,可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5. 胱抑素C(Cys C):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指标”

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产生,生成速率恒定。它经肾小球滤过,并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和降解,几乎不被肾小管分泌。因此,血清胱抑素C水平能更敏感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早期变化,尤其在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与血清肌酐相比,胱抑素C受年龄、性别、肌肉量等因素影响较小,准确性更高。

三、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为确保肾功能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检查前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检查前3天应避免高蛋白饮食,减少肉类、豆类等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尿素氮和尿酸的检测结果。其次,检查前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发热等可导致血液浓缩,引起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此外,检查前应停用可能影响肾功能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若因病情需要无法停药,应在检查时告知医生。

四、如何根据指标异常保护肾脏健康

当肾功能指标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早期肾脏疾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如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可有效减轻肾脏负担,延缓疾病进展。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肾功能,是预防肾脏并发症的关键。此外,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肾毒性药物,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也有助于保护肾脏健康。

肾功能检查指标就像肾脏健康的“信号灯”,通过解读这些指标,我们能及时发现肾脏的健康问题。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防治基础疾病,才能筑牢肾脏健康防线,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活力。

(刘红亮 淅川县第三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西簧乡卫生院 淅川县西簧乡卫生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