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心电图能发现心肌梗死吗?早期信号是什么?

2025-04-07 13:2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肌梗死,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心梗”,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脏疾病。它发生的时候,心脏的冠状动脉因为各种原因被堵住了,导致心脏肌肉缺血、缺氧,进而坏死。这种病如果抢救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心电图能不能发现心肌梗死呢?心肌梗死早期又会有哪些信号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一、心电图能发现心肌梗死吗?

先说结论,心电图是能发现心肌梗死的,但并不是所有心肌梗死都能通过心电图直接看出来,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心肌酶等检查综合判断。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当心肌梗死发生时,心脏的电活动会出现异常,这些异常就会在心电图上反映出来。心肌梗死最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就是ST段弓背向上抬高。在心肌梗死的早期,受损心肌区域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明显抬高,这是由于心肌细胞受损导致局部电位变化。ST段抬高通常提示心肌急性缺血,是心肌梗死急性期的重要心电图特征。随着心肌梗死的进展,心电图还会出现其他变化。比如,受损心肌细胞逐渐坏死,心电图上就会出现病理性Q波。病理性Q波是指Q波深度大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限大于0.04秒,它反映了心肌坏死区域的形成。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或亚急性期,T波往往出现倒置,这是由于心肌细胞损伤导致复极过程改变。T波倒置通常在心肌梗死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心肌梗死时,受累导联的R波振幅可能会降低,这是由于心肌损伤导致心室除极力量减弱。R波振幅降低通常与ST段抬高和T波倒置同时出现。

并不是所有的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都有典型改变,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不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如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双向等,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的心电图改变,比如心包炎、心肌炎等。所以,心电图只是诊断心肌梗死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不能仅凭心电图就确诊心肌梗死,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肌酶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二、心肌梗死早期信号有哪些?

了解心肌梗死早期的信号非常重要,因为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心肌梗死早期的信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胸痛:胸痛是心肌梗死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患者会感到心前区疼痛或憋闷感,就像有块大石头压在胸口上,喘不过气来,这种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肩膀、手臂、颈部、下颌或背部。疼痛的性质可以是压迫性、紧缩性或烧灼感,持续时间一般较长,通常超过2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也不能完全缓解,也有少数患者无疼痛症状,而是出现胸闷、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模糊、四肢冰凉、全身出汗等休克症状。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前往医院进行救治。

② 心电图改变:前面已经提到,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会出现一系列的动态变化。在心肌梗死的极早期,心电图会表现出T波的明显高尖,然后逐渐表现出ST段抬高,T波的高尖和ST段抬高连成单向曲线,随着时间的延长,升高的ST段逐渐回落,T波也逐渐下降,再随着时间的延长,会表现出ST段压低、T波的低平、倒置,还会表现出坏死性的Q波,如果怀疑自己有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③ 心肌酶学异常:心肌梗死早期,心肌细胞受损,会导致心肌酶学指标升高。心肌酶是一类存在于心肌细胞中的酶,当心肌细胞坏死时,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的心肌酶水平升高。常见的心肌酶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 MB)、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钙蛋白等,如果发现这些指标升高,尤其是肌钙蛋白升高,要高度怀疑心肌梗死的可能。

④ 全身症状:心肌梗死早期,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全身症状,比如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等。发热通常在心肌梗死后的24 - 48小时内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约一周左右。乏力是因为心肌梗死导致心脏功能下降,身体各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感到疲倦无力。恶心、呕吐则可能与心肌梗死引起的胃肠道反应有关。

⑤ 胃肠道症状: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早期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胃肠道疾病,从而延误治疗,如果出现上腹部疼痛,尤其是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一定要考虑到心肌梗死的可能,及时就医。

三、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了解了心肌梗死的早期信号,我们再来谈谈如何预防心肌梗死。预防心肌梗死,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①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都是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要积极进行治疗,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戒烟限酒。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②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的蛋白质食物,如鱼、鸡胸肉、豆类等。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③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但在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④ 减轻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要学会通过合理的方式减轻压力,如冥想、瑜伽、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

⑤ 定期体检:对于有心肌梗死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心肌酶谱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肌梗死。

四、结语

心电图是能发现心肌梗死的重要工具,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心肌梗死早期会出现胸痛、心电图改变、心肌酶学异常、全身症状和胃肠道症状等信号。了解这些信号,及时就医,对于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我们也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控制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心脏健康,远离心肌梗死的威胁。

 

(孙清华 郸城县中心医院 心电图室)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