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头晕眼花,颈动脉狭窄发出的“警报”你懂吗?

2025-04-20 08:3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你是否经常在工作中突然感到头晕眼花,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旋转?你是否以为这只是疲劳或低血糖的小问题?其实,这可能是一种潜在疾病的“警报”——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是指颈部动脉发生狭窄或堵塞的病症,它就像一条被堵塞的水管,影响着大脑的正常血液供应,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颈动脉狭窄的相关知识,学会识别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颈动脉狭窄:颈部动脉的“堵塞危机”

1. 什么是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是指颈部动脉血管内径变窄,通常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内膜破裂导致血管壁的斑块形成,进而导致血流受阻。颈动脉是头部供血的主要动脉之一,因此颈动脉狭窄会导致头部供血不足,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2. 颈动脉狭窄的常见症状

- 头晕或眩晕:由于大脑供血不足,患者常感到头晕或眩晕,这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首发症状。

- 视力问题:颈动脉狭窄可能影响眼部的血液供应,导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缺损,甚至一过性失明。

- 言语困难:当颈动脉狭窄严重影响大脑供血时,可能出现言语不清、说话困难等症状。

- 肢体无力:脑部供血不足还可能导致肢体无力,通常表现为一侧肢体的无力或麻木。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突发的短暂的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头晕等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但可能是脑梗死的重要预警信号。

- 记忆力减退与认知功能下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症状。

二、颈动脉狭窄的原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颈动脉狭窄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动脉粥样硬化

- 高危因素: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会导致颈动脉内膜受损,脂质沉积于血管壁,逐渐形成粥样斑块,使颈动脉管腔变窄。

- 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长期高热量饮食等,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颈动脉狭窄的风险。

2. 先天性发育异常

有些人天生颈动脉的结构或走行存在异常,如颈动脉迂曲、先天性颈动脉狭窄等。这类情况往往在青少年时期或更早可能就会被发现,并且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对血流的影响。

3. 血管炎

大动脉炎等自身免疫性血管炎症疾病,会引起颈动脉管壁的炎症反应,导致管壁增厚、僵硬,管腔狭窄。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对颈动脉的损害较为严重,且治疗较为复杂。

4. 颈动脉夹层

颈部受到突然的外力撞击、剧烈运动或不恰当的颈部按摩等都可能导致颈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血管壁内形成夹层,从而造成颈动脉狭窄或阻塞,影响脑部供血。

三、诊断颈动脉狭窄:多种检查手段助力早期发现

若怀疑存在颈动脉狭窄,可通过多种方式确诊,常用的有颈动脉超声、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

1. 颈动脉超声

- 优势:无创、便捷、价格相对低廉,适合大规模筛查及初步诊断。

- 作用:通过超声探头,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的结构和血流情况,观察血管壁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以及测量血管内径,判断狭窄程度。

2. CT血管造影(CTA)

- 优势:能生成颈动脉的三维图像,清晰呈现血管形态、狭窄部位及程度,对钙化斑块的显示尤为清晰。

- 作用:有助于医生准确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3.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 优势:无需注射含碘造影剂,减少了过敏等风险,可多方位成像,更全面地观察血管病变。

- 作用: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较好地显示血管壁及斑块特征,辅助医生判断病情。

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优势: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能最精准地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和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 劣势: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常用于复杂病例或需明确病变细节时。

四、治疗颈动脉狭窄:多措并举,改善预后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复查。

1. 药物治疗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脑卒中风险。

- 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 适用人群:药物治疗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狭窄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并定期监测药物效果和副作用。

2. 手术治疗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经典手术方法,通过切开颈动脉,剥离增厚的内膜和斑块,恢复血管通畅。

- 适用人群:手术适用于狭窄程度严重或有明显症状的患者。

- 风险:手术风险包括出血、感染和神经损伤,需在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下进行,术后需密切观察和护理。

3. 介入治疗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微创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支架植入狭窄部位,扩张血管,改善血流。

- 适用人群:适用于不适合手术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

- 优势:创伤小、恢复快。

- 注意:手术过程中需使用抗凝药物,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

4. 生活方式调整

-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

- 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温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控制体重。

- 戒烟限酒:避免血管损伤,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孤独感和焦虑。

5. 定期复查

- 重要性: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进展,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

- 检查方法:超声检查、CT血管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常用的检查方法。

- 复查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而定,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五、预防颈动脉狭窄:从生活点滴做起

1. 控制基础疾病

-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

2. 健康生活方式

- 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 运动:选择散步、游泳等温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 戒烟限酒:避免血管损伤,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 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孤独感和焦虑。

3. 避免颈部外伤

- 注意颈部保护:避免颈部受到突然的外力撞击,如剧烈运动或不恰当的颈部按摩。

4. 定期体检

- 早期筛查: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颈动脉狭窄。

六、结语:重视“警报”,守护健康

头晕眼花,可能是颈动脉狭窄发出的“警报”。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慢性病,病情进展缓慢但症状明显。如果我们能早期识别这些症状,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就能在早期阶段采取措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预防,从生活点滴做起,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携手守护健康,远离颈动脉狭窄的困扰,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孔艺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管外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