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作为身体对感染或炎症的一种自然反应,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对于发热患者,家庭护理在缓解症状、促进康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恰当的护理方法可能会加重病情或延误治疗。因此,了解并掌握发热患者的家庭护理“四不要”与“三必须”,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至关重要。
一、发热患者家庭护理“四不要”
不要盲目捂汗
传统观念认为,发热时捂汗可以帮助身体排毒、降温。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在高热状态下,人体需要通过皮肤散热来降低体温。如果过度保暖,会阻碍热量的散发,导致体温持续升高,甚至引发高热惊厥。因此,发热时应适当减少衣物,保持室内通风,让身体自然散热。
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
很多家庭在发现家人发热时,会急于使用抗生素来“消炎”。然而,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对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引起的发热无效。滥用抗生素不仅不能缓解病情,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在未经医生诊断的情况下,切勿随意使用抗生素。
不要强行喂食
发热时,患者的消化功能会受到影响,食欲下降。此时,强行喂食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应鼓励患者少量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同时,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不要忽视病情变化
发热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因病因而异。因此,家庭护理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二、发热患者家庭护理“三必须”
必须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发热时,人体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来帮助散热。室内应保持通风,避免过度保暖。同时,可使用空调或风扇等降温设备,将室温控制在24℃左右,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必须及时补充水分
发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从而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对于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至关重要。患者应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同时,可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以补充流失的矿物质。
必须遵医嘱用药
对于高热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退热药物来缓解症状。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疗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同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咨询。
家庭护理小贴士
物理降温:对于低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冷敷等。但需注意避免擦拭心前区、腹部、足底等部位,以免引起不适。
观察体温:定期测量体温,记录体温变化,以便医生评估病情。
保持口腔清洁:发热时,口腔易干燥、异味。应鼓励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感染风险。
心理支持:发热可能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家属应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总之,发热患者的家庭护理需要遵循“四不要”与“三必须”的原则,以确保护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咨询,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通过合理的家庭护理,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早日回归健康生活。
(卢妞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