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与喜悦。然而,新生儿窒息这一突发状况,却可能在瞬间打破这份美好,威胁宝宝的生命健康。了解新生儿窒息的急救与后续护理知识,对每一位准父母和新手父母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新生儿窒息是什么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宝宝出生后不能正常呼吸,这会导致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
二、发病原因
(一)母体因素
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肺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等,会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导致胎儿缺氧。另外,母亲在孕期吸烟、吸毒或滥用药物,也可能增加新生儿窒息的风险。
(二)胎盘因素
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功能减退等胎盘异常情况,会阻碍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物质交换和氧气输送,是引发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原因之一。
(三)脐带因素
脐带脱垂、绕颈、打结、过短等脐带问题,会导致脐带血流受阻,胎儿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引发窒息。
(四)分娩因素
难产、急产、产程过长、使用麻醉剂或镇静剂不当等分娩过程中的异常,都可能对新生儿的呼吸产生不良影响,增加窒息的发生率。
(五)胎儿因素
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以及存在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道畸形等)的胎儿,由于自身身体机能不完善或存在结构异常,更容易发生窒息。
三、窒息表现
新生儿窒息的表现较为明显,出生后1分钟内,可根据Apgar评分来判断窒息程度。Apgar评分主要从皮肤颜色、心率、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呼吸这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每项0-2分,满分10分。
-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宝宝表现为皮肤青紫,心率减慢(每分钟100次以下),对刺激有反应,肌张力正常或稍低,呼吸浅表或不规则。
-重度窒息:Apgar评分0-3分。宝宝皮肤苍白,无心率或心率极低(每分钟100次以下),对刺激无反应,肌张力松弛,无呼吸或仅有微弱的喘息样呼吸。
四、急救措施
一旦发现新生儿窒息,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急救,以尽可能减少缺氧对宝宝大脑和其他器官的损伤。
(一)初步复苏
1.保暖:在宝宝出生后,立即将其置于预热的辐射保暖台上,或用预热的毛巾包裹,维持宝宝体温在36.5-37.5℃,减少热量散失,因为低体温会加重缺氧损伤。
2.清理呼吸道:这是关键步骤。用吸球或吸引器先清理口腔、鼻腔内的黏液和羊水,防止其吸入呼吸道加重窒息。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迅速,避免损伤宝宝的呼吸道黏膜。
3.擦干:用干毛巾迅速擦干宝宝身上的羊水,减少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同时刺激宝宝的皮肤,引起呼吸反射。
(二)正压通气
如果宝宝在清理呼吸道后仍无呼吸或呼吸微弱,应立即进行正压通气。一般使用新生儿专用的复苏气囊和面罩,连接氧气后,将面罩紧扣在宝宝的口鼻部,以适当的压力和频率挤压气囊,为宝宝提供氧气,帮助其建立正常呼吸。正压通气的频率一般为每分钟40-60次,压力根据宝宝的情况调整,通常为20-30厘米水柱。
(三)胸外按压
若正压通气30秒后,宝宝心率仍低于60次/分钟,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将宝宝仰卧在硬平面上,用双拇指或双手指环绕宝宝胸部,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频率为每分钟120次。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造成肋骨骨折等损伤。
(四)气管插管
对于一些严重窒息、正压通气效果不佳或需要气管内给药的宝宝,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建立更有效的呼吸通道。气管插管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
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宝宝的心率、呼吸、肤色等生命体征,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急救措施。同时,会尽快将宝宝转送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
五、后续护理
经过急救,宝宝的生命体征暂时稳定后,后续护理同样不容忽视,这关系到宝宝能否完全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生命体征监测
在NICU,医护人员会持续监测宝宝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随时掌握宝宝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二)呼吸管理
根据宝宝的呼吸情况,可能需要继续给予吸氧、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呼吸支持治疗。同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肺部感染。
(三)营养支持
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是促进身体恢复的重要环节。对于能够自主吸吮的宝宝,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对于吸吮能力较弱或不能自主吸吮的宝宝,可采用鼻饲喂养的方式,提供营养支持。
(四)预防感染
新生儿窒息后,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病房管理,减少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密切观察宝宝有无发热、咳嗽、腹泻等感染症状,一旦发现,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五)神经系统护理
新生儿窒息容易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等神经系统损伤。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宝宝的神志、肌张力、原始反射等神经系统表现,定期进行头颅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评估脑部损伤情况。对于有神经系统损伤的宝宝,在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如按摩、针灸、功能训练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疾病,但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和科学合理的后续护理,大多数宝宝都能恢复健康。准父母和新手父母们要了解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共同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希望每一个宝宝都能平安、健康地成长,开启美好的人生旅程。
(纵瑞杰 商丘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