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新生儿颅内出血,早发现早干预

2025-04-11 19:1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迎接新生命的降临,本应是充满喜悦和幸福的时刻,然而,新生儿颅内出血却像一片阴霾,可能悄然笼罩,威胁着宝宝的健康。作为新手父母,了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相关知识,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至关重要。

一、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什么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严重疾病,主要是因缺氧或产伤,导致脑血管破裂或通透性增加,血液在颅内异常积聚。它犹如在宝宝小小的头颅内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对宝宝造成的伤害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二、发病原因

(一)缺氧

在围生期,宝宝若出现窒息、严重的呼吸窘迫等情况,就容易引发缺氧。缺氧会使脑血管壁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血液渗出,进而导致颅内出血。例如,妈妈孕期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或者分娩过程中出现脐带绕颈、胎盘早剥等意外,都可能导致宝宝缺氧。

(二)产伤

分娩时,如果宝宝头部受到过度挤压、牵拉,像胎位不正、使用产钳助产、急产等情况,都可能使宝宝的颅骨和脑组织受到损伤,引发颅内血管破裂出血。不过,随着现代产科技术的进步,因产伤导致的新生儿颅内出血比例已有所下降。

三、症状表现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这就需要家长格外细心观察。

(一)意识状态改变

原本安静的宝宝可能变得烦躁不安、易激惹,总是哭闹不止;或者相反,宝宝变得嗜睡,叫不醒,吃奶时也没有力气,吸吮反射减弱。

(二)眼部症状

部分宝宝会出现凝视、斜视,眼球运动障碍,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三)颅内压增高表现

宝宝的前囟门会变得饱满、紧张,甚至隆起,这是颅内压力升高的一个重要信号。同时,还可能伴有频繁呕吐,且这种呕吐多为喷射性,与普通的吐奶有明显区别。

(四)其他症状

有些宝宝会出现呼吸不规则,时快时慢,甚至暂停;也可能出现惊厥发作,表现为肢体的抽搐、抖动等。如果发现宝宝有这些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四、早发现方法

(一)医院检查

在宝宝出生后,医护人员会密切关注宝宝的生命体征和行为表现。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宝宝,如早产儿、低体重儿、有窒息史或产伤史的宝宝,医生通常会安排头颅超声、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颅内出血。

(二)家长观察

新手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宝宝的细微变化。除了注意上述提到的症状外,还要留意宝宝的吃奶情况、精神状态等。比如,宝宝吃奶量突然减少,或者平时很活泼,突然变得萎靡不振,都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五、早干预措施

一旦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一)医院治疗

1.一般治疗:让宝宝保持安静,尽量减少搬动和刺激,维持宝宝的体温、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

2.药物治疗:根据出血情况,医生可能会使用止血药物、降低颅内压的药物等。例如,使用甘露醇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避免脑组织进一步受损。

3.康复治疗:对于有神经系统后遗症风险的宝宝,在病情稳定后,需要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如按摩、针灸、理疗、功能训练等,帮助宝宝恢复受损的神经功能。

(二)家庭护理

1.喂养护理: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根据宝宝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喂养方式。如果宝宝吸吮能力较弱,可以采用鼻饲喂养,确保营养供给。

2.日常护理:注意宝宝的皮肤清洁,防止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和湿度适宜。同时,要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安抚,让宝宝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新生儿颅内出血虽然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就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其对宝宝健康的影响。新手父母们要多学习育儿知识,关注宝宝的每一个小细节,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守护宝宝的健康成长。希望每一个宝宝都能远离疾病的困扰,健康快乐地长大。

(纵瑞杰 商丘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