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脐带护理:每天3步,预防感染很简单!

2024-03-28 08:4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新生儿脐带:剪短的“生命纽带”,为何需要精心呵护?

对每个新生儿来说,脐带是出生后与母体分离的“最后桥梁”。剪断后的脐带残端是一个开放性伤口,直径约0.5-1cm,内部连通血管和腹腔,细菌一旦侵入,可能引发脐炎、败血症甚至脑膜炎①。数据显示,未规范护理的新生儿脐部感染率高达5%-10%,而正确护理可将风险降低90%以上②。

脐带的“生命周期”:

出生时:助产士会在距离腹部2-3cm处夹闭脐带,残端呈灰白色,表面湿润;

第1-3天:残端逐渐变干、发黑,周围皮肤轻微红肿(正常反应);

第5-15天:残端自然脱落,形成肚脐(医学称“脐窝”),脱落后可能有少量渗血或分泌物;

完全愈合:脱落2-3天后,脐窝底部干燥,无渗液,标志愈合完成。

关键认知:脐带残端不是“结痂”,不能用力拉扯或撕断!它就像一个“生物插头”,会随着血管闭合、组织收缩自然脱落,强制干预可能导致出血、感染。

二、每天3步护理法:从出生到脱落,科学操作指南

(一)第一步:观察——每天2次“肉眼体检”

观察时间:换尿布时和洗澡后(最佳时机);

重点看3处:

1. 残端状态: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渗液(少量血色渗出正常,黄色脓液或绿色分泌物需警惕);

2. 周围皮肤:是否红肿(红肿范围超过1cm、按压宝宝哭闹,可能是感染);

3. 气味:正常脐带无明显气味,若有臭味,立即清洁并就医。

案例对比:

正常:残端干燥发黑,脐窝周围皮肤粉嫩,无渗液;

异常:残端软化流脓,脐轮(肚脐周围皮肤)红肿发烫,宝宝拒按腹部。

(二)第二步:清洁——用对工具,轻柔操作

必备物品:

医用碘伏(含0.5%聚维酮碘,刺激性小)或75%医用酒精(仅推荐用于已干燥的残端);

无菌棉签(一次性独立包装,避免重复使用);

干净纱布(渗血时备用,不建议常规包扎)。

操作步骤(以碘伏为例):

1. 洗手温手:家长用肥皂洗手20秒,擦干后搓热双手(避免冰凉的手刺激宝宝);

2. 固定体位:让宝宝仰卧,解开尿布(避免污染),用一只手轻轻提起残端(如已翘起);

3. “Z”字形消毒:

第一根棉签:从残端根部(贴近肚脐处)螺旋向外消毒,覆盖脐窝底部;

第二根棉签:从残端顶部向下擦拭,清理表面分泌物(若有结痂,不要硬抠,用碘伏湿润后轻轻推开);

第三根棉签:消毒周围皮肤,范围直径3cm,避免来回涂抹(防止污染)。

注意:每次清洁用2-3根棉签,一根棉签只用一次,用完立即丢弃。若使用酒精,需注意:酒精挥发快易让残端变硬,可能增加脱落时的摩擦痛,因此更推荐碘伏(尤其脐带未干燥时)。

(三)第三步:保持干燥——拒绝“捂脐”,让残端“呼吸”

尿布要低穿:换尿布时,将尿布上缘翻折至肚脐以下2cm,避免摩擦残端或被尿液污染;

洗澡后处理:盆浴时用护脐贴(可选),洗完立即用棉签吸干脐窝水分,再消毒一次;

拒绝“捂盖”:不要用纱布、肚脐贴包裹(除非医生特别交代),正常暴露即可,衣物选择宽松连体衣,避免腰带/松紧带压迫脐部。

错误示范:❌ 用爽身粉、紫药水(龙胆紫)涂脐部:粉末结块易滋生细菌,紫药水仅表面杀菌,会掩盖感染症状;❌ 用湿巾、口水巾擦脐部:非无菌材质可能携带细菌,且水分残留导致潮湿。

三、不同阶段的护理重点:从出生到脱落,细节别搞错

(一)残端未脱落时(出生-15天)

核心原则:消毒到位,保持干燥;

特殊情况处理:

渗血:少量渗血(棉签擦拭后无持续出血)正常,用碘伏消毒后暴露即可;若出血量多(浸透纱布),立即就医,可能需重新结扎;

渗液:透明或淡黄色渗液是脐带脱落前的正常渗出,消毒后擦干;若渗液呈脓性、带血,伴臭味,警惕感染。

(二)残端刚脱落时(脱落当天-3天内)

观察脐窝:脱落后底部可能有小创面,呈粉红色,偶有少量渗血或淡黄色液体(脐窝分泌物),用碘伏消毒后保持干燥,1-2天会自行愈合;

避免触碰:不要用手抠脐窝内的结痂,防止损伤新生组织。

(三)完全愈合后(脱落3天后)

日常护理:每天洗澡后用干棉签擦拭脐窝,无需消毒,若发现脐窝内有灰尘或分泌物,用湿润的棉签轻轻清理;

异常信号:愈合后脐窝仍有分泌物、反复红肿,或出现“脐茸”(脐窝内红色肉赘)、“脐疝”(哭闹时肚脐鼓出小包),需儿科医生评估。

四、警惕!5种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1. 脐部红肿扩散:红肿超过肚脐周围2cm,或触摸时宝宝哭闹、抗拒;

2. 分泌物异常:出现绿色、黄色脓液,或分泌物带血、有臭味;

3. 发热或拒奶:宝宝体温≥37.5℃(腋温),同时吃奶量减少、精神萎靡;

4. 残端异常粘连:残端发黑但15天后仍未脱落,或与衣物粘连导致出血;

5. 脐部渗血不止:消毒后30分钟仍有新鲜血液渗出,或血痂反复脱落。

就医提示:就诊时告知医生脐带护理细节(如用什么消毒剂、是否包裹过紧),帮助快速判断病因。

五、破除3大脐带护理误区,这些坑别踩!

1. 误区一:“脐带要保暖,裹上纱布才安全”真相:脐带残端需要干燥环境促进愈合,包裹纱布会形成潮湿密闭空间,细菌易滋生。研究显示,暴露护理比包裹护理的脐部感染率低60%③。

2. 误区二:“酒精消毒更彻底,每次都要用”真相:酒精虽能杀菌,但会让残端脱水变硬,增加脱落时的撕裂风险。新生儿科指南推荐,首选碘伏(聚维酮碘)消毒,尤其适合脐窝潮湿或渗液时④。

3. 误区三:“脐带脱落后肚脐要擦爽身粉保持干燥”真相:爽身粉的粉末会结块堵塞脐窝,吸湿性强反而导致潮湿,且颗粒可能刺激娇嫩皮肤,引发炎症。保持干燥的最佳方法是暴露+及时擦干水分。

六、给月嫂/家人的护理备忘录:细节决定安全

✅ 换尿布前必洗手,避免手上的细菌接触脐部;

✅ 消毒时棉签从内向外旋转,不重复使用;

✅ 宝宝哭闹时暂停操作,避免挣扎导致棉签误伤;

✅ 冬季穿衣时,确保上衣不摩擦脐部,可将内衣下摆翻出覆盖尿布边缘;

❌ 不要在脐部涂抹任何偏方(如草药、母乳),曾有案例因涂牙膏导致脐部溃烂。

结语:脐带护理,简单却不能“随便”

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核心是“观察+清洁+干燥”,每天3分钟的细致操作,就能为宝宝筑起预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记住:不必过度紧张(少量渗血、轻微红肿是正常过程),也不能掉以轻心(异常信号及时就医)。当脐部残端自然脱落,露出健康的肚脐,那一刻的成就感,会让所有的细心呵护都值得。

参考文献①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9版)② 中华医学会《新生儿脐部护理专家共识》(2020)

(丁海英 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副主任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