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腰椎间盘突出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给众多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腰椎间盘突出,究竟是不是“坐”出来的“不速之客”呢?
久坐: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诱因
长时间坐着确实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一个关键因素。当我们处于坐姿时,腰椎承受的压力相较于站立时更大且更为集中。尤其是当坐姿不正确,如弯腰驼背、身体前倾,或者座椅缺乏足够的腰部支撑时,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剧。
以办公室职员为例,他们每天需要在办公桌前长时间工作,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有效的放松和休息。久而久之,腰部肌肉会出现劳损,对腰椎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减弱。同时,久坐会使腰椎间盘长时间承受较大的压力,导致纤维环逐渐失去弹性,出现裂隙。在日常活动中,如起身、弯腰等动作的反复挤压、扭转应力作用下,纤维环容易破裂,髓核突出,从而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司机群体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人群。他们长时间坐在驾驶座上,精神高度集中,身体姿势相对固定。而且,驾驶过程中车辆的颠簸和震动也会对腰椎造成额外的冲击,进一步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腰椎间盘突出的多元成因
然而,腰椎间盘突出并非仅仅由久坐引起,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年龄增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腰椎间盘会发生自然退变。椎间盘髓核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降低,纤维环的韧性也会下降,容易出现裂隙。在日常活动中,腰椎间盘反复受到挤压、扭转等应力,就更容易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外伤因素同样可能引发腰椎间盘突出。腰部突然受到外力撞击、扭伤,如车祸、高处坠落、剧烈运动时腰部扭伤等,强大的冲击力会使腰椎间盘受到损伤,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
遗传因素也在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遗传基因可能影响腰椎间盘组织结构和代谢,使其在相同条件下,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腰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如果家族中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发病的风险相对会增加。
此外,长期重体力劳动、不正确的姿势(如弯腰驼背、跷二郎腿等)、妊娠等因素也都可能诱发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的危害与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诸多危害。患者通常会感到腰部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持续性的钝痛,也可能是间歇性的刺痛或放射痛。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甚至足部,导致下肢麻木、无力,影响行走和站立。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会面临诸多不便。弯腰、转身、上下楼梯等简单动作都可能变得十分困难,给工作、学习和社交带来很大的困扰。一些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工作,如教师、服务员等,患者可能无法胜任。
预防与应对:守护腰椎健康
为了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保持正确的坐姿至关重要。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应选择有靠背的椅子,腰部放置一个靠垫以支撑腰椎,保持腰部自然曲度。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或跷二郎腿,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一下,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如转动腰部、伸展四肢等,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状态。
加强腰部肌肉锻炼也不可或缺。规律且适度的腰部锻炼能够增强腰部肌肉力量与柔韧性,为腰椎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护。可以进行小飞燕、五点支撑法等锻炼动作。小飞燕的动作是趴在床上,双手和双脚同时向上抬起,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小燕子,这个动作可以锻炼腰背部的肌肉,增强腰椎的稳定性。五点支撑则是仰卧在床上,用头部、双肘和双脚作为支撑点,将臀部抬起,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放下,重复进行。
避免腰部过度负荷也很重要。在搬运重物时,切不可直接弯腰提取,而应先蹲下,利用腿部力量缓慢起身,让腿部肌肉承担主要重量,避免腰部瞬间承受过大压力。
如果不幸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应及时就医,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轻度患者可以通过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缓解症状。物理治疗如牵引、按摩、针灸等可以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一些消炎止痛药、营养神经药等。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如出现神经根或脊髓严重受压症状,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并非单纯由久坐引起,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久坐是一个重要的诱因,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通过保持正确的生活习惯、加强腰部锻炼、避免腰部过度负荷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如果不幸患病,也要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守护好我们的腰椎健康。
(孙彦鹏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脊柱外四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