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头痛中医特色治疗:探寻古老智慧中的止痛之道

2025-01-20 17:3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头痛,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症状,几乎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它的发作,轻时可能只是让人感到轻微不适,而严重时却犹如紧箍咒加身,使人坐立不安,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在神经内科的门诊中,因头痛前来就诊的患者数不胜数。对于头痛的治疗,西医有着一套成熟的体系,而中医凭借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也发展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特色疗法。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医的世界,探寻这些古老智慧中的头痛止痛之道。

一、认识头痛:中医视角下的解读

在中医理论里,头痛并非简单的头部疼痛,而是与人体的经络、气血、脏腑等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人体的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大多汇聚于头部。当外邪入侵,如风寒、风热、风湿等,或者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时,就可能引发头痛。

例如,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寒性收引,可使头部经络拘挛,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出现头痛,这种头痛往往伴有怕冷、怕风的症状;而风热之邪侵犯头部,易导致气血上逆,壅滞经络,引发的头痛则常伴有发热、面红等表现。从脏腑角度来看,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扰清窍,会引发头痛,这类头痛多与情绪波动有关,且以两侧头部疼痛较为常见;肾主藏精,若肾精亏虚,髓海失养,也会导致头痛,常表现为头部空痛,在劳累后加重。

二、中医特色治疗之药物疗法

1.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头痛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师会根据患者头痛的具体症状、伴随表现、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开出个性化的药方。比如,对于外感风寒头痛,常用川芎茶调散来疏风散寒止痛,方中川芎善于祛风活血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配合荆芥、防风、白芷等祛风解表之品,可有效缓解风寒所致的头痛;若是风热头痛,则多用芎芷石膏汤,以疏风清热,方中石膏、菊花、黄芩清热泻火,川芎、白芷、藁本疏风止痛。对于内伤头痛,若属肝阳上亢,多采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石决明重镇潜阳,牛膝引血下行,配合黄芩、栀子清热泻火;若为气血亏虚头痛,八珍汤是常用方剂,以益气养血,熟地黄、当归、白芍养血,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气血充足则头痛自缓。

2.中成药:中成药因其服用方便,也深受患者喜爱。例如,正天丸,具有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的功效,对于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多种头痛都有一定疗效;养血清脑颗粒,养血平肝、活血通络,常用于血虚肝旺所致的头痛,伴有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不过,在使用中成药时,患者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因为不同的中成药适用的证型不同,只有对症用药,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中医特色治疗之针灸推拿疗法

1.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瑰宝之一,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在治疗头痛时,选取的穴位主要依据头痛的部位和辨证结果。例如,前额部疼痛,多与阳明经有关,常选取印堂、阳白、头维、合谷等穴位,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面口合谷收”,可有效缓解头面部疼痛;两侧头痛与少阳经相关,常取太阳穴、率谷、风池、外关等穴位,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通阳维脉,能和解少阳,通络止痛;后头部疼痛多与太阳经有关,可选取天柱、后顶、昆仑等穴位,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能疏导太阳经气,通络止痛。对于巅顶部头痛,与厥阴经相关,常针刺百会、四神聪、太冲等穴位,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可平肝息风,引气下行。在针刺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以激发经气,调节气血。一般来说,每周进行2-3次针灸治疗,一个疗程通常为10-15次,多数患者在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后,头痛症状能得到明显改善。

2.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头痛的常用方法,它通过手法作用于头部及相关部位的经络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肌肉紧张的作用,进而减轻头痛症状。患者可自行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推拿按摩操作,如用双手拇指指腹从印堂开始,交替向上推至前发际,然后向两侧沿眉弓推至太阳穴,反复操作10-15次,此手法可起到提神醒脑、缓解头痛的作用;也可用双手食指、中指指腹按揉两侧太阳穴,力度适中,以局部酸胀为度,每次按揉1-2分钟;还可以用手指梳理头发,从前额向后脑勺梳理,反复进行,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专业的推拿按摩师则会采用更复杂、全面的手法,如点、按、揉、拿、推、拨等,对颈部、肩部的肌肉和穴位进行按摩,因为颈部肌肉紧张常常也是导致头痛的原因之一。例如,通过按揉风池、天柱、肩井等穴位,可放松颈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因颈部问题引起的头痛。一般每周进行2-3次推拿按摩,每次30-60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后,头痛症状会有所减轻。

四、中医特色治疗之其他疗法

1.拔罐疗法:拔罐是利用罐内负压吸附在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从而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外感头痛或寒湿凝滞经络引起的头痛,拔罐疗法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拔罐部位在颈部、肩部及背部的膀胱经循行部位,这些部位分布着许多与头部相关的经络和穴位。操作时,先在要拔罐的部位涂抹适量的凡士林、润滑油等介质,然后用镊子夹取蘸有酒精的棉球,点燃后伸入火罐内绕一圈迅速抽出,随即把火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一般留罐10-15分钟。起罐后,可见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瘀血斑,这是正常现象,一般在数天内会自行消退。需要注意的是,拔罐时要掌握好火候和负压,避免烫伤皮肤,皮肤破溃、过敏者不宜拔罐。

2.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是将中药煎煮后,利用其蒸汽的温热和药力作用,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病所,起到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对于头痛患者,可选用一些具有祛风止痛、温通经络作用的中药,如川芎、白芷、羌活、细辛等,放入熏蒸仪器中,将头部置于熏蒸罩内,让蒸汽熏蒸头部。熏蒸过程中,患者会感到头部温热舒适,药力通过毛孔渗透进入体内,促进头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症状。中药熏蒸一般每周进行2-3次,每次20-30分钟,需注意控制好熏蒸的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

五、头痛中医治疗的注意事项

中医治疗头痛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在治疗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头痛的原因复杂多样,有些头痛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如颅内肿瘤、脑出血等。因此,当出现头痛症状时,尤其是头痛剧烈、伴有呕吐、视力障碍、肢体无力等症状,或者头痛持续不缓解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切不可盲目自行采用中医治疗而延误病情。其次,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不同证型的头痛治疗方法和用药不同。所以,患者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找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不要自行用药或采用一些不规范的治疗方法。此外,在接受中医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这样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头痛症状的缓解。

头痛虽常见,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觑。中医特色治疗为头痛患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这些疗法蕴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希望大家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在面对头痛时,能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法,借助中医的力量,摆脱头痛的困扰,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赵丹鹏 郑州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六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