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宝宝肠胀气——宝宝的“小肚肚烦恼”
初为父母,最开心的莫过于看着宝宝一天天健康成长,可有时候,宝宝会突然变得烦躁不安,小脸憋得通红,双腿乱蹬,小肚子鼓鼓的,这很可能是肠胀气在“捣乱”。宝宝肠胀气是新生儿和小婴儿时期常见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宝宝肠道发育尚未成熟,肠道蠕动不协调,导致气体在肠道内积聚,排不出去,引起腹部胀满不适。别小看这肠胀气,它会让宝宝难受得哭闹不止,影响睡眠和进食,也让家长们心疼又着急。不过别慌,掌握一些护理小妙招,就能帮宝宝赶走这些“小麻烦”。
二、宝宝肠胀气的原因
1.吞食过多空气:宝宝在吃奶过程中,如果喂养姿势不正确,很容易吞食大量空气。比如奶瓶喂养时,奶瓶角度不当,奶嘴没有完全被奶液充满,宝宝吸吮时就会把空气一并吸进去;母乳喂养时,妈妈的乳头衔接不好,宝宝含接乳头过浅,同样会在吃奶过程中吸入过多空气。这些空气进入肠道后,越积越多,就引发了肠胀气。
2.肠道消化功能弱:宝宝的肠道在出生后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慢慢发育完善,消化酶的分泌相对不足,消化功能较弱。当宝宝进食过多、过快,或者吃了一些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对于稍大一些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肠道负担加重,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分解,在肠道内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进而导致肠胀气。
3.腹部着凉:宝宝的小肚子特别容易着凉,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或者家长给宝宝换尿布、衣物时动作不够迅速,让小肚子暴露在外。腹部着凉后,肠道受到刺激,蠕动加快且变得紊乱,气体在肠道内积聚,也会造成肠胀气。
三、识别宝宝肠胀气的症状
1.腹部隆起:这是最直观的表现,宝宝的小肚子看起来圆鼓鼓的,像个小皮球,轻轻敲击还会有空空的响声,这是因为肠道内积聚了大量气体,把腹部撑了起来。家长平时给宝宝换尿布、洗澡时,可以多留意宝宝的腹部状态,一旦发现异常隆起,就要考虑肠胀气的可能。
2.频繁放屁:肠胀气的宝宝往往放屁较多,而且屁声响亮,有时候还会带出少量粪便。这是肠道在努力排出积聚气体的表现,不过由于气体较多,宝宝放屁时可能会比较费劲,小脸涨得通红,甚至会因为放屁不舒服而哭闹。
3.哭闹不安:宝宝因为肚子胀得难受,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通过哭闹来向家长“告状”。这种哭闹通常比较剧烈,而且很难安抚,宝宝可能会边哭边蹬腿,身体扭动,喂奶也不吃,哄睡也不睡,和平时安静乖巧的模样截然不同。此时,家长就要仔细检查宝宝的小肚子,看是否是肠胀气惹的祸。
4.睡眠不佳:肠胀气会让宝宝在夜间频繁醒来,睡眠变得断断续续。原本能睡几个小时的宝宝,可能每隔一会儿就会因为肚子不舒服而惊醒,哭闹一阵后才能再次入睡,严重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也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四、缓解宝宝肠胀气的护理妙招
1.正确的喂养姿势:无论是奶瓶喂养还是母乳喂养,都要确保姿势正确,减少宝宝吞食空气的机会。奶瓶喂养时,要让奶瓶保持一定倾斜度,使奶嘴始终充满奶液,宝宝的头部稍高,身体呈45度左右的倾斜;母乳喂养时,妈妈要用手托住乳房,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送入宝宝口中,让宝宝含接深一些,下唇外翻,这样宝宝吸吮时既能有效吃到奶,又不会吸入过多空气。喂奶后,轻轻将宝宝竖着抱起来,让宝宝的头靠在大人肩膀上,用空心掌从下往上轻轻拍嗝,帮助宝宝排出吃奶时吞进去的空气,一般拍几分钟,直到听到宝宝打出嗝来为止。
2.腹部按摩:这是缓解宝宝肠胀气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宝宝安静、舒适的时候,比如喂奶后1-2小时,将宝宝平放在床上,解开宝宝的衣物,露出小肚子,家长双手搓热,涂上少许婴儿油或抚触油,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宝宝的腹部,动作要轻柔、缓慢,每次按摩5-10分钟,每天可以进行2-3次。这样的按摩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让宝宝的小肚子舒服一些。
3.热敷小肚子:当宝宝肠胀气发作,小肚子摸起来凉凉的、鼓鼓的,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注意温度不能过高,以防烫伤宝宝,可用手先试一下温度,感觉温热不烫手即可)给宝宝热敷小肚子。将毛巾或热水袋放在宝宝的肚子上,轻轻覆盖,保持10-15分钟,温热的刺激可以舒缓肠道痉挛,促进气体排出,缓解腹胀带来的不适。
4.让宝宝多运动:适当的运动对于宝宝肠道气体排出也有帮助。在宝宝清醒时,让宝宝多踢踢腿、伸伸胳膊,做做“蹬自行车”的动作,即轻轻握住宝宝的双腿,让宝宝的双腿像蹬自行车一样交替运动,每次运动几分钟,每天进行几次;还可以让宝宝趴着玩一会儿,不过要注意宝宝的口鼻不能被堵住,趴着不仅能锻炼宝宝的颈部、背部肌肉,还能通过压迫腹部,促使肠道内的气体排出。
五、饮食调整(针对稍大一些的宝宝)
对于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如果出现肠胀气,要注意调整饮食。暂时避免给宝宝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西兰花、洋葱、土豆等,这些食物在肠道内消化时容易产生较多气体,加重肠胀气。可以给宝宝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像苹果泥、香蕉泥、南瓜泥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有利于气体排出。同时,要控制宝宝的进食量和进食速度,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宝宝一次吃得过多、过快,给肠道造成过大负担。
六、药物辅助(需谨慎使用)
一般情况下,通过上述护理方法就能有效缓解宝宝的肠胀气,但如果宝宝肠胀气症状严重,持续不缓解,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一些药物辅助治疗。比如西甲硅油,它能改变肠道内气泡的表面张力,使气泡融合或弥散,促进气体排出,但这类药物不能随意自行使用,必须先咨询医生,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用药以及用药的剂量和疗程。
七、预防宝宝肠胀气的小贴士
1.注意喂养细节:从宝宝出生开始,就严格把控喂养环节,按照正确的喂养姿势喂奶,控制喂奶速度,避免宝宝吃奶时哭闹,减少空气吸入。喂奶后及时拍嗝,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这是预防肠胀气的关键。
2.腹部保暖:随时关注天气变化,给宝宝增减衣物,换尿布、洗澡时动作要迅速,避免宝宝腹部着凉。可以给宝宝穿上肚兜或连体衣,保护小肚子,尤其是在夜间睡觉时,更要注意腹部保暖。
3.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让宝宝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在宝宝清醒时,鼓励宝宝适当运动,多活动四肢,促进肠道发育和蠕动,增强消化功能,从源头上降低肠胀气的发生风险。
八、总结
宝宝肠胀气虽然常见,但只要家长们细心观察,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就能帮宝宝轻松缓解不适,让宝宝健康快乐成长。了解肠胀气的原因、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运用护理妙招应对,相信宝宝的“小肚肚烦恼”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希望每一个宝宝都能吃得香、睡得甜,度过一个舒适的婴儿期。
(张永慧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