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中,产前筛查是每位孕妈妈都绕不开的重要环节。它就像一场提前为宝宝健康进行的“体检”,通过一系列检查,为胎儿的健康状况“把脉”。然而,不少孕妈妈拿到产前筛查报告时,看到一些“小异常”结果,往往会不以为意,觉得只是虚惊一场。但事实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异常”,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
常见“小异常”:暗藏风险的信号
在产前筛查中,常见的“小异常”指标有不少。唐氏筛查中的风险值异常就是其中之一。唐氏筛查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甲型胎儿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等指标,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等因素,计算出胎儿患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如果筛查结果显示风险值高于正常范围,就被判定为高风险。例如,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值临界值为1270,若结果高于这个值,就意味着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可能性增加。
超声检查发现的胎儿微小异常也不容忽视。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胎儿的形态结构,发现一些潜在的异常。常见的胎儿微小异常包括颈项透明层(NT)增厚、脉络丛囊肿、脑室扩张、肾盂增宽等。NT增厚是指胎儿颈后皮下组织内液体积聚的厚度增加,正常值一般小于2.5mm,若超过这个值,可能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心脏畸形等问题有关。脉络丛囊肿是胎儿颅内脉络丛内出现的囊性结构,大多数在孕26周后会自行消失,但持续存在或合并其他异常时,需进一步检查。
隐患浮现:背后可能的健康危机
这些“小异常”背后隐藏的健康隐患不容小觑。唐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患儿会出现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特殊面容等症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8-三体综合征则更为严重,患儿多在出生后不久死亡,即使存活,也伴有严重的智力障碍和身体畸形。开放性神经管缺陷会导致胎儿脊柱裂、无脑儿等严重畸形,严重影响胎儿的生存质量。
超声检查发现的胎儿微小异常也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NT增厚不仅与染色体异常有关,还可能提示胎儿心脏畸形、骨骼发育异常等问题。脉络丛囊肿持续存在时,可能与胎儿染色体异常、颅内感染等有关。脑室扩张可能预示着胎儿脑积水,影响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肾盂增宽若持续加重,可能导致胎儿肾功能受损。
确诊之路:深入检查揭开真相
当产前筛查出现“小异常”时,需要进一步进行确诊检查。无创DNA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通过抽取孕妇的血液,分离出胎儿的游离DNA,对胎儿的染色体进行检测。无创DNA检测对21-三体、18-三体和13-三体综合征的检测准确率较高,可达到99%以上。如果无创DNA检测结果为高风险,就需要进行羊水穿刺或脐带血穿刺等确诊性检查。
羊水穿刺是在超声引导下,用穿刺针穿过孕妇的腹壁和子宫壁,抽取羊水进行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分析。脐带血穿刺则是直接抽取胎儿脐带血进行检测。这两种方法虽然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但能够准确诊断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和遗传性疾病。
应对策略:科学决策守护健康
面对产前筛查的“小异常”,孕妈妈和家属需要保持冷静,科学应对。首先,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不要因为害怕风险而拒绝确诊检查。只有明确胎儿的健康状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如果确诊胎儿存在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或畸形,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专业的建议。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终止妊娠,以避免患儿出生后承受痛苦,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但需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如果胎儿的异常情况较轻,或者经过治疗和干预后预后良好,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和监测计划。孕妈妈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孕期管理,定期进行产检,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全程呵护:多方面的支持保障
在整个过程中,孕妈妈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保障。心理支持非常重要,面对产前筛查的“小异常”,孕妈妈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家人和朋友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爱,帮助孕妈妈缓解心理压力。孕妈妈也可以参加一些孕妇学校或心理辅导课程,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
医疗团队的专业指导是关键。医生会根据孕妈妈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检查和治疗方案,并详细解释检查结果和后续处理建议。护士会在检查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护理和帮助,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社会支持也能为孕妈妈提供帮助。一些公益组织会为有遗传性疾病风险的家庭提供遗传咨询、经济援助等服务。政府也会出台相关政策,保障遗传病患者的权益,提高遗传病的防治水平。
产前筛查中的“小异常”不容忽视,它们可能是胎儿健康出现问题的信号。孕妈妈和家属要重视产前筛查结果,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决策,为胎儿的健康保驾护航,迎接健康宝宝的诞生。
(李怡梅 郑州市中心医院 妇产科门诊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