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俗称心脏病发作,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可能危及生命。它发生时,供给心肌的血液突然被完全阻断,导致部分心肌缺血、坏死。每年全世界有数百万人因心肌梗死死亡,但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正确急救,挽救生命的机会会大大增加。了解急救心肌梗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你和你身边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被血栓或粥样斑块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这种缺血时间越长,造成的心肌损伤就越严重。心肌细胞开始坏死,心脏功能急剧下降,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快速导致死亡。
心肌梗死发作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史或家族史者,但并非年轻人就绝对安全,任何人都可能遭遇。
二、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现
心肌梗死的症状往往比较典型,但也有变异。了解症状,能帮助你快速识别危险,及时采取行动。最常见的症状包括:
持续15分钟以上的胸痛,常表现为压榨感、紧缩感或灼烧感,通常在胸骨后方,向左肩、左臂甚至下巴放射。
胸痛时伴随出冷汗、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头晕、乏力。
有些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表现为呼吸困难或极度疲乏。
遇到以上症状,不要轻视,更不要拖延,就要马上采取行动。
三、如何进行急救?
急救心肌梗死的核心思路就是“争分夺秒”,越早恢复心脏供血,心肌损伤越少,存活机会越大。记住下面几个关键步骤:
第一,一旦怀疑有人发生心肌梗死,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中国的120或国外当地急救电话)。时间就是生命,救护车的专业设备和人员能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第二,帮助患者平躺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刺激痛苦。让患者保持镇静,尽量缓解恐惧。
第三,若患者意识清醒且无禁忌,协助其服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这是一种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能缓解心绞痛,但切记不要无医嘱随意给药。
第四,若患者无严重过敏且无出血风险,且确认患者没有服用抗凝药物时,可给予口服阿司匹林(一般为300毫克),这有助于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减少心肌损伤。
第五,最重要且最难掌握的是心肺复苏(CPR)。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应马上开始胸外按压。胸外按压要求按压深度约5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位置在胸骨中心。按压与放松的时间比例约1:1,不要中断。对于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人,仅做胸外按压就能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率。
此外,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应立即使用。AED能分析心脏节律,并在必要时给予电击,恢复心脏正常跳动。AED的操作设计非常简便,有语音指导,即使非专业人员也能快速学会。
四、其他注意事项
千万不要让患者自行开车去医院,这样不仅延误治疗,还可能引发道路事故。一定要等待专业救护车到场。
等候救护车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状态,若患者意识丧失,应立刻准备进行心肺复苏。
预防心肌梗死更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控制血压血脂、不吸烟、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对于高危人群,医生可能建议长期服用降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以降低发病风险。
五、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急救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突然发生,没有预兆,常在一小时内决定生死。因此,在专业医疗人员到来之前,现场的急救行为是决定性因素。你的每一次正确应对,都可能挽救一个生命。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甚至路人,只要掌握心肺复苏和正确的急救知识,都能成为患者的“第一救援者”。
救护车到达的时间通常在8~15分钟,甚至更长。科学研究表明,患者自主心跳停止后每分钟心脑损伤加剧7%~10%。及早发现、及早急救、以及有效的心肺复苏和除颤,是提升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因此,社会应普遍普及急救知识,把学会正确识别心肌梗死和心肺复苏作为每个人的必备技能。很多国家和社区都有针对公众的免费急救培训,你可以在当地医院、红十字会、社区卫生中心找到相关课程。
总结
心肌梗死是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快速识别和及时急救能显著提升生存率。你需要知道它的常见症状,怀疑发生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让患者保持镇静,协助用药(如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最关键的是当患者失去意识停止心跳呼吸时,立刻开始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如果有自动除颤仪,按步骤使用它。
(谷冠镛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ICU)